【觀點】準備動手!中美貿易戰開啟大蕭條之門

在足球世界盃開幕的掩護下,一場影響今後人類命運的大戰正悄悄拉開帷幕。 當本屆世界盃在7月15日收官之後,人類將很有可能發現這個世界會與之前的樣貌大不相同。

Imported American soybeans at a Chinese port

Beijing has reacted with anger to a US announcement that it will still impose trade tariffs. (AAP) Source: AAP

6 月 15 日,就在各種社交媒體被俄羅斯隊 5 : 0 血洗沙特、 C 羅對陣西班牙三粒進球獨自扛著葡萄牙隊前行的悲壯場景刷屏的時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宣佈對價值 5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 25% 的關稅,其中價值 340 億美元的加稅專案將在 7 月 6 日正式啟動。

數小時後,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連夜出臺對 500 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在生效時間與金額上與美國人的版本完全相同。 同時,中國人宣佈之前三輪中美貿易談判達成的經貿成果失效。 目前尚不得而知,兩國關於「中興」公司的協定是否也在作廢之列。

大多數人並不瞭解這到底意味著什麼。 號稱加征關稅25%,但實際上這個關稅是收不到的,因為沒有進口商看到這種關稅水準還會繼續進口。 不會存在出口商繼續出口,而進口商老老實實交稅這種事。 也就是說中國對美500億美元出口就嘎然而止了。 當然,美國對華500億美元出口也立刻斃命。

如果美國方面繼續對中國的報復展開反報復,而中國對美國的反報復展開反反報復,貿易戰如此升級下去,兩國總計 6 、 7 千億美元的貿易往來將不復存在,至少也將大打折扣。 這當然意味著很多事情的重大變化,而所有這些變化正是特朗普總統希望看到的。
Th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started a trade war with China.
Th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has started a trade war with China. Source: AAP
中國官員和御用學者們總是喜歡將中美關係形容為「夫妻」,聲稱中美兩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命運共同體」,合則兩利、鬥則兩敗云云。 誰要是質疑甚或反對這種關係誰就是「冷戰思維」,就是非理性的瘋子或者「文革餘孽」,簡直沒有資格在文明世界當中立足了。

這一套話語代表中國統治精英的主流觀念和基本判斷,但是當下事態的發展演進表明,這不過是一種精緻地自欺欺人罷了。 因為,很明顯的事實就是,美國完全可以離得開中國,而中國沒了美國連個「中興」都維持不下去。

美國離開廉價的中國商品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嗎? 不過一堆玩具、鞋子、衣服、家用電器之類的,這些單子給誰做不是做,當然會有陣痛,但是不會出大問題。 就算世界其他國家沒有能力接下中國製造的盤子,但這不正好也是特朗普總統所希望看到的嗎? 難道特朗普總統不是正在鼓勵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嗎? 就算美國人民不願意再從事製造業,但是美國人民少買兩條褲子、少穿兩件衣裳,這日子就當真過不下去了嗎?

所以特朗普政府是完全不懼貿易戰的,保證和你打到底;大不了丟了 1500 億美元的中國市場(中國對美進口年度總額),但是美國也可以少進口 5000 億美元中國產品(中國對美出口年度總額),由此美國貿易逆差立刻減少 3500 億,美國財政還能立馬改觀呢。
Georgia Ports Authority's Port of Savannah
President Donald Trump is due to unveil his tariff list targeting $US50 billion of Chinese goods. Source: AAP
那麼美國不怕中國這個大債主發飆麼? 是的,沒錯,中國確實是美國國債最大外國投資人。 但問題是,美國國債的總盤子是21萬億美元,而中國持有的份額只有大約1.2萬億美元,假使中國拋售這部分國債,最大也不過是美聯儲回購, 釋放1.2萬億美元流動性。 看起來不少,但是相比美國14萬億美元M2總量,不到10%, 也就是對沖一部分美聯儲的縮表行動。

另外,根據亞特蘭大聯儲資料, 2018 年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達 4.6% , 5 月份失業率再從 4 月份的 3.9% 下降 0.1 個百分點,創下 18 年來新低;通貨膨脹率則保持在 2% 以下的水準,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強勁。 在美國經濟火熱、通脹率超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的大背景下,即便中國拋售美債,也不會造成重大衝擊。

中國精英所喜歡的雙贏思維是建立在對絕對收益的偏好上的,只要一個生意中大家都能賺到錢那麼就是好生意。 但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戰略思維中,更看重的是相對收益而非絕對收益。 雖然在一個生意中大家都能賺到錢,但是只要你賺的比我多,那麼天長日久累積下來,你的實力就會超過我。 顯然,中美貿易中中國連年順差的局面正是這種優勢累積的過程,而這也正是特朗普政府所絕對無法容忍的。

正是在上述邏輯支配下,特朗普政府是真心實意要與中國「離婚」了。 所謂的對華多輪貿易談判,只不過是最後利用一下中美「G2」機制的剩餘價值,能敲詐多少算多少。 這不,在6月8日中美達成的「中興」協定中,為了繼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把戲,中國方面答應向美國賠款14 億美元,一周內付清,並允許美國「巡視組」進駐中興,換取美國停止制裁中興。 這等於每個中國人按人頭敲詐了1美元,而且這個「巡視組」可以隨時找茬再敲詐勒索。 到6月15日、16日兩國貿易戰正式開打, 中國方面宣佈此前達成的所有協定不正確時候,正好過去了一周,不知道這14億美元到底賠了沒有,這個協定本身還算不算數。
Trading On The Floor Of The NYSE
Traders work on the floor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in New York, U.S., on Monday, Feb. 13, 2017. Source: Getty Images
6 月 15 日發生的另一件事情就是美聯儲正式宣佈加息 0.25% 。 要知道自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一直維持著0.25%的超低利率,直到2016 年之後聯儲進入加息週期,從2016年1月份至2016年 6月15日,一路加到2.0%,加息幅度高達 800% ! 不僅如此,美聯儲還宣佈今年年內至少還要加息一次,2019年至少加息三次,這意味著全球資本回流美國,世界其他地方的資本泡沫開始破裂。 就在當下,從土耳其到阿根廷的一眾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匯債市場都在下挫,而已經連續上漲了十年的澳大利亞房市開始下行,過去的12個月裡悉尼的房價跌了 4.2%。

然而就在美聯儲進入加息週期去杠杆的同時,中國卻在方向操作加杠杆。 2014年中國央行引入中期借款便利(MLF)等公開市場操作工具,到2015 年就宣佈將中國地方政府債引入MLF基礎資產池,從此開啟QE1進程,結果是到2018 年 3 月,中國的貨幣 M2 發行量達到創紀錄的 173.99 萬億元人民幣,超過美元和歐元的總和。 然後在今年6月1日,中國央行又把一大堆AA級債券扔進 MLF資產池,等於開啟了QE2進程。

連續加杠杆的進程,導致中國家庭債務 2015 年之後猛增。 截至2017年9月底,中國家庭債務已達39.1萬億元! 14億人中國人據說坐擁450萬億存量房地產,而淨存款卻只有26萬億。 這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資產泡沫。

從 2018 年 5 月份新增貸款數位來看, 6000 多億新增信貸流向了個人房貸,超過新增貸款的 60% ,這意味著中國金融信用體系的基礎資產就是這市值 450 萬億人民幣的房地產。 如果債務杠杆過高導致斷供潮爆發,一旦資產價格出現下行,加足了杠杆的多頭倉位會被瞬間打爆。
the Bank Of China's head office in Beijing, China
the Bank Of China's head office in Beijing, China Source: AP
面對美聯儲的加息、縮表政策,中國的資產價格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僅僅是通過極具中國特色的嚴厲資本管制和資產價格控制措施,以及中國公眾對於政府力量的迷之信任,才阻止了資本外逃和資產價格泡沫破裂。 在中國的各大社交媒體中,從知乎到微信公眾號再到網路論壇,任何嚴肅討論QE、資產價格泡沫破裂、金融杠杆過高等等問題的帖子,只要引起大眾圍觀,就會被迅速刪帖。 唯一不能確定的是,這種掩耳盜鈴式的維穩策略,這種社會中普遍存在的黑格爾式的對於國家力量的迷信,究竟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跨過臨界點。

然而這還只是冰山的一角。 特朗普政府所執行的貿易戰和金融戰這兩手策略不但是針對中國的,也是針對一切非美經濟體的。 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對付的國家可不只是中國一家,從他的西歐盟國到加拿大、墨西哥,再到遠東日韓,所有對美貿易順差國幾乎被特朗普政府敲打了個遍;承受美聯儲加息、縮表壓力的國家也不是中國一家, 而是所有生活在美元霸權影響力下的國家和地區。

美國向全世界開放市場,用貿易逆差向全世界輸送美元流動性,再用美元信用控制和配置實體財富,乃是二戰之後世界得以正常運行的基石;而特朗普總統所執行的政策似乎就是要向全世界關閉美國市場,並回收美元信用,其後果不言而喻。

上一次美國執行類似政策是在 1928~1930 年。 當時的美聯儲為了抑制過熱的國內經濟執行了加息政策,美國政府通過了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單方面大幅提升關稅,前者關閉了向全世界提供美元信用的閘門,後者使得全世界無法通過貿易獲得美元信用,結果就是大蕭條, 以及由大蕭條導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那麼這一次特朗普政府重拾上述孤立主義政策,會導致什麼後果呢?

聲明:作者薛曉明,悉尼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研究生。
以上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