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報告指出,醫療環境中的種族歧視正造成致命後果,語言障礙與文化敏感度等問題並未被醫療機構與政府完全處理。
澳洲人權委員會(Austral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的研究發現,不同背景的人在尋求醫療照護時,會感到不安全、被誤解或被忽視。
反種族歧視專員西瓦拉曼( Giridharan Sivaraman)星期二(9月2日)表示「這份報告證實社區數十年來的聲音:醫療系統中的種族歧視不僅不公平——還可能奪走生命。」
「當人因種族而被拒絕治療、被誤診或受到懷疑時,後果不只是理論上的,而是可能致命。」
醫療領域中的種族歧視
澳洲人權委員會發布的《澳洲醫療不平等報告》(Health Inequalities in Australia)整合數百項研究,凸顯種族歧視如何影響醫療品質。
西瓦拉曼在星期二接受 SBS 訪問時表示,這種歧視可能以多種形式出現。
「不同背景的人可能感受不到文化上的安全,因此不會去求助,或得不到應有的幫助,又或者因為不安全而不再回診。導致病情惡化,問題得不到治療。」
「有時也因缺乏口譯服務,使得不會說英語的人無法表達症狀,或聽不懂醫護人員的建議。」
種族歧視會導致病人與醫護人員間的信任破裂並引發心理壓力。
「壓力來自於『我不會被理解、不會被相信;穿著傳統服飾、使用母語或堅持宗教信仰時,我不會覺得安全』的感覺,這會加重負面症狀,對健康造成傷害。」
他補充,對於原住民和托勒斯島民來說,問題特別嚴重,部份原因是缺乏社區主導的醫療服務。
「在一些機構中,存在一種文化——不相信原住民會認真看待自己的病情。特別是有色人種女性,常常不被相信或被忽視。」
對原住民的有害假設
南十字星大學(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博士後研究員加爾(Alana Gall)博士,是原住戶健康專家,他表示,偏見、刻板印象和制度做法使原住民處於不利地位。
她在接受 SBS 訪問時指「原住民的健康狀況較差,部份原因是醫療環境中的種族歧視。例如,醫護人員可能假設原住民是在『尋求藥物』或『不遵從醫囑』。他們常被輕視、忽略,或描述症狀時不被相信。」
「這些情況讓醫療環境缺乏文化安全,導致原住民避免求醫;這最終成為人權問題。」
「在醫療系統對我們的族群變得安全之前,我們將持續看到本可避免的痛苦。」
如何改善?
西瓦拉曼表示,更好的培訓能提升醫療環境的文化安全,讓不同背景的人感到更舒適。
「解決方法是強制規範文化安全標準,並為醫療專業人員提供反種族歧視培訓及微型證書(micro-credentials),這才是真正改善文化安全的方式。」
「如果提升了文化安全,就能減少文化壓力。」
他補充,醫療人員的培訓與微型證書也能幫助克服語言障礙,提高對不同文化習俗的認識。
「政府和醫療機構確實需要改善,我相信他們也願意,因為最終我們的共同目標就是——讓每個人都健康、快樂。」
加爾博士則表示,單純的文化意識不足以解決問題,服務必須有結構性的改變。
她指出,需要更好地支援由原住民社區主導的醫療組織。「在醫療政策和服務設計中加入原住民領導,才能確保系統真正符合社區需求。」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