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從2021年1月1日起進口美國豬肉。由於美國豬在飼養期間可以使用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或瘦肉精),因此引起社會廣泛的食品安全擔憂。澳大利亞又是怎麼規定的呢?
關鍵看點:
- 台灣即將允許含有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入市場。
- 澳大利亞允許使用萊克多巴胺養豬提高效率。
- 中國禁止生產和使用萊克多巴胺,違規可能面臨刑責。
台灣立法院在12月24日就美國豬肉進口有關的行政命令和相關修法草案進行表決,執政的民進黨以壓倒性人數優勢促成九項行政命令全部穫得通過,開啟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入台灣市場的大門。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豬肉在台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的原因是由於噹地人對豬肉和相關制品消費量巨大。
萊克多巴胺是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類化合物的一種,它作為一種農業用化學制劑被用於動物飼料中,以增長瘦肉。
美國制葯企業最先在80年代初研髮出瘦肉精鹽酸克倫特羅,後髮現毒副作用很大,在80年代末美國和歐洲都禁止使用有關產品。
之後美國企業又研究出毒性小、代謝快的萊克多巴胺,在嚴格掌握劑量、執行停葯期規定的操作下,葯劑幾乎不會在動物體內殘留,因此認為萊克多巴胺的使用是安全的。
但人食用含有瘦肉精的動物性食品,如殘留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毒副作用,有可能引起人體四肢、面、頸部骨骼肌震顫,內分泌紊亂。

Source: Pixabay
澳大利亞允許使用萊克多巴胺
豬肉是華人社區重要的肉類食品。以中國為例,噹地豬肉的消耗量佔據了全球豬肉消耗總量的一半。除了直接烹飪豬肉菜餚外,人們會在餃子、鍋貼、餛飩等食物餡料中放入豬肉。
目前正值聖誕和新年節日期間,在明年2月還會迎來農厤新年,在慶祝節日期間肉品消費會出現上升。
SBS普通話節目了解到,在澳大利亞可以合法使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飼料養豬。
澳大利亞農業、水資源和環境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類化合物如萊克多巴胺是飼料添加劑,可提高瘦肉增重,提高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
目前有六種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產品經過注冊,用於飼養豬和火雞,以提高效率。
該部還表示,關於化學試劑的殘留問題由獨立的澳大利亞農葯和獸葯管理局(APVMA)進行監管。
農葯和獸葯管理局負責評估和注冊在澳大利亞銷售的農葯和獸葯,確保化學品不會對人類健康、職業健康與安全、動物安全、植物健康、環境和貿易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

A customer shops for pork at a supermarket in Yichang city in central China's Hubei province. (AAP) Source: AAP
國際沒有統一標準
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26國允許使用萊克多巴胺,併限制使用劑量。
中國方面除了禁止使用萊克多巴胺之外還禁止在本國進行生產。
中國農業部1997年髮文禁止瘦肉精在飼料和畜牧生產中使用;商務部從2009年12月9日起,禁止進出口萊克多巴胺和鹽酸萊克多巴胺;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其他5個部委髮布聯合公告,自2011年12月5日起在中國境內禁止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