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將公布最新氣候目標 西澳出現史上最嚴重珊瑚白化

澳洲海面溫度在去年夏季達到自 1900 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其中珊瑚熱壓力在 1 月達到高峰。

Belached Coral on the WA Kimberley coast

西澳出現史上最嚴重珊瑚白化。 Source: Supplied / AAP

雖然研究人員仍在評估海洋熱浪造成的全面破壞程度,但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已確認,西澳地區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廣泛的珊瑚白化情況。

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科學家吉爾摩(James Gilmour)表示「熱壓力的持續時間和強度,以及在多個區域的範圍,是我們在西澳大多數珊瑚礁都是前所未見」。

「以往很少或從未發生白化的地區,例如羅利淺灘(Rowley Shoals)、金伯利北部(north Kimberley)和寧格魯(Ningaloo),這次遭受嚴重破壞。」

珊瑚對熱壓力非常敏感,當海水溫度過高時,會排出體內共生的藻類,令珊瑚變得蒼白。

白化並不一定致命,但如果水溫升高持續且嚴重,珊瑚最終可能死亡。

去年夏季,澳洲周邊的海面溫度創下自 1900 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珊瑚熱壓力在 1 月達到頂峰。

橫跨 1,500 公里的熱帶珊瑚礁情況差異很大,從「極端」,或是90% 白化或死亡,到「中等」,即有 11% 至 30%範圍白化。

位於布魯姆(Broome)以西 300 公里的羅利淺灘美人魚礁(Mermaid Reef)與克勒克礁(Clerke Reef)記錄到「非常高」的死亡率,介乎 61% 至 90%。

被列為世界遺產、以鯨鯊聞名的寧格魯礁(Ningaloo Reef,)則出現「高」程度的白化和死亡率,介乎 31% 至 60%。
吉爾摩博士指出,氣候變化造成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令珊瑚在兩次事件之間幾乎沒有恢復的時間。

他表示,珊瑚需要 10 至 15 年才能完全恢復。

「幫助珊瑚礁在氣候變化下生存的關鍵,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改善水質和打擊過度捕魚也有助於保護珊瑚礁健康。

大堡礁同樣面臨壓力,在 2024 年,其三個區域中的兩個出現有紀錄以來最大的年度珊瑚覆蓋率下降。

熱壓力是主要原因,掠食性生物爆發和氣旋,也對這片廣闊的生態系統造成破壞。

聯邦政府預計於 9 月依據《巴黎協定》規定公布 2035 年氣候目標。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Source: AAP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