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9 月 1 日起,這些容器以及附在食物或飲品上的塑膠吸管和餐具、不可堆肥的水果及蔬菜貼紙、以及預先包裝附有餐點的杯碗,都將陸續被淘汰。
這些物品將加入已被禁用的名單中,包括購物膠袋、吸管、餐具、攪拌棒、杯子、碗、碟子、餐盒、棉花棒、披薩隔離片(pizza savers)、紙屑(confetti)、氣球棒、以及食物袋封口扣等一次性塑膠製品。
南澳洲環境部長兼副州長克洛斯(Susan Close)表示,「魚仔豉油」在壽司及外賣文化中的使用率「無可否認地高」。
她說:「每個容器只使用幾秒鐘,但如果被亂丟,卻會在環境中存在數十年至數百年。」
「它們體積小,容易掉落、被風吹走或沖入排水口,因此經常出現在海灘和街頭垃圾中。」
「在路邊回收系統中,它們太小,無法被分揀機器回收,往往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或成為遺留在環境中的塑膠廢物。如果被亂丟,它們會分解成微塑膠,長期存在於土壤、水道和海洋中。」
她補充,「魚仔豉油」是一種「便利包裝」物品,可以用更可持續的方案取代。
阿德雷德大學專門研究微塑膠與塑膠廢棄物的海洋科學家伍頓(Nina Wootton)表示,「魚仔豉油」經常大量出現在海灘上。
她說:「我真的經常發現它們,甚至整條完整的壽司醬油小魚瓶都很常見。」
伍頓承認,在壽司店時,她自己也很難減少一次性塑膠的使用,但幾乎無法完全避免。
「甚至還沒問你要不要醬油,他們已經開始把它放進去。」
「即使我已經很有意識地減少使用,日常生活中仍會用到很多一次性塑膠,所以任何能讓我們不用自行決定的措施,我覺得都很好。」
南澳洲是首個禁止「魚仔豉油」的州份,另有兩個州正考慮跟進。
新州正考慮逐步淘汰塑膠醬料包(包括魚仔豉油膠樽),並要求在 2030 年前必須可回收。政府預計在未來數月內作出詳細公布。
塔州也在考慮逐步淘汰這類容器,但尚未起草相關立法或進行諮詢。
昆州則排除了進一步禁止一次性塑膠的可能性,目前僅禁止吸管、攪拌棒、碟子與非封閉式膠碗、餐具、外賣餐盒、棉花棒、花生包裝及於護理產品中有廣泛應用的柔珠(Microbead)等。
西澳洲將於 9 月 1 日起擴大一次性塑膠禁令,涵蓋非可堆肥的水果蔬菜、無包裝的肉類、海鮮和乳製品的防護袋。
其他州及領地則暫時無計劃改變現行一次性塑膠禁令。
澳洲正與全球超過 175 個國家在日內瓦推動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因全球塑膠生產與消耗量預計在 2060 年前將增加三倍。
READ MORE

【全球塑膠公約】近180國日內瓦重啟談判 冀終結塑膠污染
聯邦環境部長懷特(Murray Watt)說:「我們決心推動一項有效且有意義的全球條約,以實現 2040 年前終結塑膠污染的目標。」
「這些談判是保護世界海洋與環境、造福下一代的重要一步,我們堅信必須採取全球行動。」
READ MORE

ACCC建議批准新軟膠回收計劃 糧食日用品或面臨加價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