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一名學者指出,隨著中東和南亞地區緊張局勢升溫,核武國家之間發生戰爭的擔憂也漸高,這對人類生存也有威脅。
近年來,展示核武與強硬言論的增加,也促使外界再次呼籲設立國際保障機制,以防止核武器意外或未經授權的發射。
雪梨大學法學院的克勞福(Emily Crawford)教授進行的新研究警告,應迅速採取行動應對核武日益增加的風險。
她表示「在核武國家,包括已宣布與未宣布擁核的國家之間的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必須重新聚焦如何更有效地規範核武。」
研究指出,老化的核設施、人工智能的新興技術與全球缺乏合作,是主要原因正共同構成一個她形容的「不穩定且危險的局勢」。
核武系統如何運作?意外發射真的可能發生嗎?
誰可以發射核武?又是如何進行?
克勞福解釋,擁有核武的國家皆運用稱為「NC3」的系統來管理核武,即是核指揮、控制與通訊。
她說,NC3系統就像一個國家核武計畫的中樞神經系統,涵蓋負責核武決策的人員、政策與技術。
她指「這是一個完整的框架,涵蓋從下達發射決定到真正發射核武的整個流程,因此,這個詞涵蓋了從決定發射核武到實際發射核武的整個過程」。
NC3還包括核系統的維護,確保所有規劃與執行皆符合政策與既定準則。
各國的NC3系統設計不同,因此觸發核武發射的門檻並不統一。
但在許多國家,NC3系統設施老化,對全球安全構成風險。
克勞福表示「目前並沒有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標準來規範核武國家如何設計或運作其NC3系統」,「這個治理缺口對全球安全構成了實質風險,而這種風險還在持續上升」。

一項在澳洲的研究呼籲制訂國際規則及全球行為準則,以防止意外或非法發射核武。 Source: Getty / Anton Petrus
會出什麼問題?
NC3系統設計的目的本是防止意外或非法發射核武,但克勞福警告,這些系統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許多國家的NC3系統設施老舊,有些硬體設備甚至可追溯至數十年前。
她指出,這些老舊系統難以應對現代威脅,特別是在網絡攻擊與人工智能的挑戰之下。
「在一個AI工具可以模仿官方通訊、網絡侵入能破壞重琅設施的世界,誤判警報導致衝突升級的可能性不再不可能。」
在這種高風險環境下,即使只是一次NC3系統失靈,也可能帶來毀滅性後果。
克勞福指出,到了2025年,大家對假訊息與駭客攻擊早期預警系統的擔憂已日益升高。
呼籲制訂行為準則
克勞福的研究呼籲制訂一套國際行為準則,供各國採納,以建立一致性的核武系統運作原則。
她說「承諾確保任何核武發射決策都涉及一個負責任的指揮系統,承諾發射武器的決定權永遠不應只掌握在一個人手中,將人工智慧排除在核發射決策之外,並承諾『不首先攻擊』——即核武永遠不會被未遭受核攻擊的一方用於進攻」。
這項準則可參考1980年代七大工業國(G7)推動的導彈技術管制制度(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該制度旨在限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風險。
克勞福相信,框架是可行的,因為許多國家已採納她在研究中提出的大部份規則。
她說「考量到核武誤發或未經授權發射可能造成的毀滅性後果,多數國家實際上已務實地採納各種指南,例如保持核武熱線通訊暢通、設立防止衝突升級的機制等」。
她指出「美國、英國與中國皆承諾不對無核武國家或無核區域使用核武;中國與印度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法國則採取『雙人核發射決策原則』」。
不過,她也坦言,並非所有國家都願意支持統一的國際規則,因為政治分歧可能導致部份國家拒絕接受某些條款。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