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危機】研究預測 2050 年澳洲將有半數兒童超重

一項新研究顯示,預計到2050 年,一半的澳洲兒童可能會超重或肥胖,專家呼籲政府出手干預。

School children putting their hands up in class.

A new report warns 50 per cent of Austral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ould be overweight or obese by 2050. But is it as alarming as it sounds? Source: AAP / Danny Lawson

澳洲正面臨肥胖危機,一項最新研究預測,到 2050 年,澳洲一半的兒童將會肥胖或超重,研究人員呼籲政府出手干預。

新預測顯示肥胖增加

梅鐸兒童研究所(The 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預測到了 2050 年,有一半的澳洲兒童和青少年(5 至 24 歲)會超重,其中預測三份之一會被歸類為肥胖。

而全球則預計逾三份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會超重 (3.85 億) 或肥胖 (3.6 億) 等問題。該研究恰逢世界肥胖日,利用了 204 個國家和地區的既定預測模型和身體質量指數(BMI)數據作為研究。

報告作者 Jessica Kerr 表示:「目前全球約有 4.9 億兒童及青少年有超重或肥胖症等問題。」

她指:「自 1990 年以來,肥胖症的發病率增加了一倍,單是肥胖症的發病率就增加了兩倍。」

「僅在澳洲而言,目前約 230 萬名兒童和青少年生活過重或肥胖症... 我們估計到 2050 年,澳洲將有 50% 的兒童和青少年患有超重或肥胖症,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數字。」

Kerr 表示,儘管澳洲的肥胖率比某些地區低(例如中東,北非,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但它在高收入國家中排名前三。
Kerr 又指:「即使你想過著健康的生活方式,當你周遭的環境都在告訴你要反其道而行,並鼓吹肥胖時,你真的很難做到。」

「這種巨大的負擔不僅會造成醫療系統和經濟損失數十億,而且與高體質指數(BMI)相關的併發症,包括糖尿病,癌症,心臟問題,呼吸問題,生育問題和心理健康挑戰,都會對我們的兒童和青少年現在和未來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有可能在未來數十年影響我們孫輩的肥胖風險和生活品質。」

「社會的巨大失敗」

Kerr 表示,研究結果突顯了「社會的巨大失敗」。

「在政策和政府層面,並沒有採取大規模的協調行動來回應兒童或青少年所處環境的各種改變,在這方面真的讓人失望。」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專注於這些個人層面的行為改變策略,雖然這些策略在短時間內對某些人有效......但卻無法帶來可持續的改變。」
她的建議包括對含糖飲料和不健康食品加徵稅項、對快餐執行更嚴格的行銷和廣告法規,以及補貼較健康的食品,使新鮮農產品更容易負擔。

「我們真的需要各級政府採取跨部門行動。如果我們要對此產生影響,需要改變年輕人所生活的體系,而不是將焦點放在年輕人身上,以及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上。」

BMI 是正確指標嗎?

昆士蘭理工大學的講師、高級認可執業營養師Fiona Willer 博士質疑 BMI 研究的方法。

她說:「現在我們知道,毫無疑問,身體肥瘦不等於健康,也不能反映人們的飲食模式。」

「社會的『巨大失敗』在於沒有深入瞭解民眾現在的生活方式。這與個人的責任無關。確保每個人都有好的營養和好的食物是我們所有人的工作。」
Willer 補充說,這項研究使用既有的預測模型與來自 204 個國家的 BMI 資料,該方法有其限制。

她說,該研究沒有考慮到生物和社會的適應性,並引發了對 BMI 的依賴作為主要指標的擔憂。

「BMI 的重點在於它是一個可行的早期篩查工具,但應該作爲篩檢工具來使用,作為 GP 進行更多調查的觸發點。」

「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非常迅速,我們永遠不能準確地使用 BMI。」

Kerr 承認這個限制,她說 BMI「本身無法區分健康與疾病」,但她認為在人口層面,BMI 仍是有用的流行病學工具。

體重歧義的影響

Georgia Bates 是營養師,也是澳洲包容性健康委員會(Size Inclusive Health Australia)的成員。她說,體重往往被視為 「健康的全部」。

「真正的公共衛生危機是對巨大的體重歧視。」

她補充說,肥胖的複雜性不只影響健康,還包括:
  • 體重指標和慢性壓力: 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和新陳代謝功能。
  • 醫療保健中的體重偏差: 這可能會延遲診斷和治療,或使之複雜化。
  • 醫療保健歧視:體重較高的人經常被忽視其健康問題僅歸因於體重,導致護理延遲。
  • 職場偏見:體重歧視會影響招聘決策,薪酬和晉升。
  • 人際關注: 導致欺凌,未經請求的建議或對飲食和運動的判斷。
  • 心理健康的影響: 長期暴露在成見和偏見中會導致焦慮、抑鬱和飲食模式紊亂。
Kerr 表示,建議的改變之一是減少個人的歧視。

「一直以來,我們都非常注重個人層面的改變策略......而這往往會將責怪歸咎於個人,並增加羞辱感,這對於預防和治療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她說:「世界肥胖日的主要口號之一,是需要改變整體系統,而非個人。」

「我們真的需要努力減少成見。患上肥胖症不是年輕人的錯,而是環境的錯,是他們所處的體系的錯。」

Willer 表示,現在不只是將焦點從個人責任轉移,也是時候質疑為何大眾對天生較大的體型更容易有成見。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Alexandra Koster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