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公認的沒有主要牲畜傳染疾病(包括口蹄疫)的國家。為了保持澳大利亞產品的高標準,澳大利亞牛羊肉產業和各級政府共同努力建立了嚴格的標準和體系,以保證生產的整體化和產品的可追溯。這些標準和體系建立在風險評估和科學地滿足國際客戶需求的基礎上。
符合澳大利亞標準的飼養過程
國家牲畜鑒彆系統(NLIS)是澳大利亞鑒彆和追溯牲畜的生物多樣性、食品安全、產品一體化和市場準入方面的系統。
澳洲牛只從出生起就必鬚“終生”佩帶一個無線NLIS設備(例如耳標或胃標),記錄活畜從農場到屠宰場的交易過程,提高澳大利亞在疾病和食品事故中追踪牲畜的能力。這些數據被存貯在國家數據庫中,為全球澳大利亞紅肉的市場準入提供支持。
NLIS系統就像一個7x24x365的監視器,確保活畜從出生到屠宰廠的全程可追溯性。
牲畜生產保證體系 (LPA) 是一項獨立審計的農場保障計劃,涵蓋食品安全、動物福利和生物安全。LPA體系下,生產商必鬚符合嚴格的體系要求,確保供應健康的牲畜,適合人類消費。
LPA在牧場的食品安全標準,專注食品安全管理,包括以下五個元素:畜牧場風險評估、安全和負責任的動物管理、用作飼料的農作物、谷物和牧草的處理和儲藏、牲畜運送的準備、牲畜交易及運輸。

Australian grass fed Demeter certified Cowobbee beef, raised at Oberon NSW. Source: SBS
全國供應商申報系統(LPA NVD)是牲畜生產保證體系(LPA)和國家育肥場認證制度(NFAS)的基礎,追溯了牛只的整個交易過程:從牧場到畜牧交易市場、育肥場、運輸和加工整個過程。國家供應商申報書包括了唯一的牧場鑒定編號(Property Identification Codes, PIC),記錄了牛只使用任何化學葯品、放牧厤史和輔助飼料使用情況。
噹農場主販賣牛只時,必鬚如實填寫供應商申報書/運單,併對此承擔法律責任。
國家育肥場認證制度 (NFAS) 是澳大利亞所有生產內銷與外銷谷飼牛的育肥場都必鬚遵循的質檢系統。根據NFAS的規定,牛只從農場遷移到育肥場時,必鬚附上NFAS記錄表,同時也需要包含牛只供應商申報書。
屠宰、加工同樣監管重重
所有加工廠都要執行澳大利亞標準(Australian Standard, AS),以確保肉類及肉類產品符合澳洲衛生生產及衛生運輸的要求(AS4696:2002)。政府監管部門會要求所有加工廠必鬚有書面記錄的食品質量安全體系,此體系由政府監管部門批準,併受政府審查。
活牛進入屠宰廠後,澳大利亞農業部獸醫官員會在現場實施管理,這就包括了對屠宰前動物健康檢疫檢查、日常監督工廠的屠宰前衛生、監控整個生產過程中的品質狀況和肉類安全狀況,以及屠宰後對肉品安全的檢驗。
除此之外,對於出口肉品有清真認證(HALAL)要求的工廠,還需要完全符合清真認證標準,併在其監督下完成生產過程。

Australia's first live beef cattle shipment to China, under the free trade deal, has arrived. (AAP) Source: AAP
澳大利亞的每一家屠宰場都遵照聯邦政府的法規來經營,每家企業都經過登記注冊,併落實詳細的食品安全計劃。在屠宰場,以人道主義的方式對待牛羊是重中之重,在整個過程中確保品質和安全也同樣重要。澳大利亞的屠宰場配備先進的技術設備,確保持續改進生產效率,而不降低肉類產品安全性標準。
運輸、海關,步步嚴苛
以上步驟都符合澳大利亞標準後,接下來就會進入到肉品打包運輸階段。
胴體或部位肉從一個工廠運到另一個工廠,必鬚配有澳洲農業部頒髮和監管的正式肉類運輸證書,標明工廠信息、產品梳理、市場資格,還要包括在運輸工具書使用的任何安全封條信息。
在出口時,澳洲海關會對肉類進行檢查,合格的產品將被貼上專用封條或者鎖上海關鎖,隨後進入到各個出口目的地。
噹澳洲牛肉到達中國口岸後,還將根據中國《進出口肉類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1]進行一系列的檢疫檢驗:進口肉品必鬚符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以及中國與輸出國家或者地區籤訂的相關協議、議定書、備忘錄等規定的檢驗檢疫要求以及貿易合同注明的檢疫要求。
從以上一系列過程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牧場受到多方監管,而澳洲牛肉更是需要通過層層檢驗才能出口到全球其他市場。想要在澳洲造假,除了成本昂貴,更相噹於在“玩火”!一旦查出有誤導消費者、造假,以及其他有關產品安全方面的違法行為,企業及個人將面臨巨額罰款或刑事和民事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