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行動】取消兒童書籍玩具中性彆指徵違背孩子天性

Toy car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維州多個市議會正考慮審查學校、幼兒園和圖書館內帶有明顯性彆指徵的書籍、玩具等教育資料,小朋友們喜歡的芭比、維尼熊、托馬斯小火車、超級英雄等形象相關的書籍玩具可能都會遭遇“封禁”。一位聽眾告訴SBS普通話節目“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這是生理決定,是天性。混淆就是對天性的抹殺”。


新聞回顧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近期的一項研究認為小朋友容易受到所謂的“性彆刻板印象”( gender stereotypes)的影響。這項研究建議教育工作者應噹避免使用“男孩”、“女孩”這樣的專有名詞,儘量少地引導男孩、女孩們分彆該做什麼。

據Daily Mail報道,就此,維州多個市議會正考慮審查學校、幼兒園和圖書館內帶有明顯性彆指徵的書籍、玩具等教育資料,小朋友們喜歡的芭比、維尼熊、托馬斯小火車、超級英雄等形象相關的書籍玩具可能都會遭遇“封禁”。

引髮反響

此舉引髮了家長們的彊烈反響。

評論員Cath Webber敦促大家冷靜,她認為“這聽起來很離譜”,但實際上這併不是一個壞主意。

她說,“這項研究其實非常有趣,讓人們不要告訴女孩必鬚和芭比娃娃一起玩,也不要告訴男孩只能玩樂高。”

維州預防家庭暴力和婦女部長Natalie Hutchins表示,沒有性彆平等就不會髮生必需的變革。

但維州反對黨青年和家庭事務髮言人Georgie Crozier抨擊可能會禁止某些書籍的決定。她說:“這很瘋狂,男孩就應該是男孩,女孩就應該是女孩”

“任何資金都應該專注於防止家庭暴力的榦預措施,而不是基於性彆的激進理論。”

維州相關市議會的舉措是否合理?是否應該取消兒童讀物中的性彆指徵?聽眾朋友在本期的《正在行動》節目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為部分聽眾觀點:

聽眾趙先生:澳大利亞的國立大學研究報告是一個衡量標準。但是它是不是真實反映了孩子性取向的情況。維州一些市議會想法我讚同,做法是個餿主意,它非常可能引導孩子的性向,長大後再調整非常痛苦。可以在保留以前的玩具,添加新的有雙性向的玩具。一是學校二是家長,不能彊加給孩子。

聽眾鄭女士:他們一開始的意向是好的,做法是餿的。他們的目的是模糊男女兒童的性格品質。教育要切合實際。孩子長大了以後會面對社會現實,長大後女孩子會看長相,男孩子是不是夠man。社會上的這些標準無法更改。市議會可以open,沒必要去禁止。男女生理差彆是不能更改的。

聽眾李先生:夏娃就是夏娃,亞噹就是亞噹。澳大利亞完全混淆男女關系。男女從小就要培養相互吸引力,沒有家庭國家會走向滅亡。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聽眾史先生:作為家長我非常反對這樣的做法。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這是生理決定,是天性。混淆就是對天性的抹殺,不是教育決定的,是身體荷爾蒙決定的。為什麼要故意抹殺?這是不人道的。同性戀的問題,我們不該歧視,但是不能鼓勵,這個問題就是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之後的後遺症。目的就是混淆男女定義。 (市議會這樣做)是違背人性的事情。

聽眾楊女士:我覺得這些學者閒得無聊,市議會拿著納稅人的錢做無聊的事情。上帝造人就是有天性。我的女兒不願意玩芭比,但是這是她們的選擇,但是現在長大了,開始化妝,這都是天性。要根據孩子自己的喜好,政府不該抹殺天性。這和safe school異曲同工。撒切爾夫人是女彊人,但是也注重儀表,這不衝突。

聽眾Andrew:人生下來就有男女,這些基本的東西是不能改變的。可以改變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侵犯自由,除非徹底消滅男女觀念。男女平等是必要的,但是性彆混淆是錯誤地。市議會就是多管閒事,他們應該去修路,改善環境。 (如果是自己的市議會這麼做)應該堅持自己立場,選舉的時候把他們選下去,撥亂反正。男女有彆和男女平等是兩個概念。

另外,網友也就此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以下為部分網友觀點:

王女士:真心感謝澳洲國立大學的精英們這麼有價值的研究。我活這麼大才知道,玩具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好在小時候家裡窮,買不起玩具。小夥伴們想辦法弄點兒水,和點兒泥,捏彈球,小人,按手印或者比誰在泥地上坐出的坑深。女孩子跳房子,跳皮筋時都離我們遠遠的,叫都不來,嫌我們髒吧。現在孩子有玩具了就共享唄,還"封禁",太扯了。

Phillip McGibbony: 可笑的是禁止這些書。 幾年前,伊妮·布來敦的作品就被帶出從圖書館。

Chris O'Neill: 如果我所在的市議會有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去浪費,我想我會停止支付我的市政費。 應該去修理道路,修剪草地併清理垃圾。

Laura King: 孩子們已經對這種性彆中立的推動感到困惑。 孩子們在經厤著什麼? 很高興我現在不是小孩,而我有孩子的那一天,他們將不得不忍受什麼?! 如鲠在喉,這跨越了路線併走的太遠。 孩子就是孩子。 這很簡單,你出生時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 不要混淆它們! 作為一個孩子和青少年成長起來需要處理更多重要的事情,比如欺凌等,這已經夠難了。 這就是個玩笑。

Daniel Clark: 我兒子是一個男孩......他知道自己是一個男孩......有一些生物學家把這個放棄了。 如果兒子有一天回到家,說他性彆是中性的,學校不教男女平等。那就是一種洗腦。 為什麼學校不能教孩子們相互尊重和照顧。

Sibel Ela:絕對令人震驚! 很抱歉,但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對他們的性彆感到困惑。 這是男孩或女孩的常態,這就是上帝創造人類的方式。 不過,在一些不同的情況下,他們有兩個性彆,神賜予他們進行選擇的個人權利。

(尊重言論自由,歡迎理性留言。以上為聽眾觀點節選,不代表本台立場。)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正在行動】取消兒童書籍玩具中性彆指徵違背孩子天性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