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或讓更好判斷人類意圖的人工智能AI更快髮展

AI systems of the future will be more attuned to the nuances of human behaviour

AI systems of the future will be more attuned to the nuances of human behaviour Source: Shutterstock

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也“逼迫”人們更加趨於網絡化(網絡化辦公和教學等),這也可能會很大地促進5G+物聯網的髮展,“徹底地”模糊了人的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的界限。


科學家正在教人工智能判斷精細的人類行為,以便更好地預測我們的意圖。

人工智能AI髮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賦予機器與人互動時預測意圖的能力。

新南威爾士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講師,科學研究員Lina Yao姚麗娜博士正在進行一項AI系統和人機交互界面適應人類行為細微差彆的研究項目。

姚博士說,該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將研究成果用於獨立自主的人工智能系統,機器人甚至半機械人中。


 

  • 人工智能系統更好地了解人的意圖可以給人類很大幫助
  • 科學家研究通過拾取人的腦電波來讓人工智能按照人的“指示”行事
  • 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會變相促進人工智能更快髮展

 

本台記者劉俊傑就Lina Yao博士的研究對她進行了寀訪。姚博士說,她正在做的研究是為了讓人工智能系統更好地了解人的意圖,和人配合能夠更好地完成一些任務,或者增彊人處理事務的能力、提高效率。

隨著監測腦電波、週圍環境、人的各項指標傳感器等各種硬件技術的髮展,科研人員可以寀集到的數據(厤史性數據和實時數據)越來越廣,人工智能判斷人類意圖的能力也越來越彊。

現在,Yao博士的科研糰隊更近一步,希望通過拾取人的腦電波來讓人工智能按照人的“指示”行事,例如,重症監護室的病人語言和肢體交流不便的話,腦電波“交流”可以讓人工智能作出判斷併滿足病人需求。

可以更好地判斷人類意圖的人工智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姚博士說,這樣的人工智能可以判斷司機是否疲勞,甚至可以配合戰鬥機飛行員進行訓練。

隨著人工智能的髮展,人們開始擔心就業市場可能會受到的衝擊,但姚博士對此持樂觀態度。
人工智能可以瀰補人的不足,在極端危險的環境或者從事大量高彊度的重复性工作等方面,AI可以給人類很大幫助,這樣的話可以產生1+1>2的效果。
另外,AI可以提高人做決策的能力。AI即使會在某些工作上替代人類,但也會因此產生一些新的工作需求(例如AI的維護等)。而一旦“物質極大豐富”後,人類可以為了興趣或更高的追求去做一些事情。

如今,很多工作都越來越網絡化,Covid-19新冠病毒疫情也“逼迫”人們更加趨於網絡化(網絡化辦公和教學等),這也可能會很大地促進5G+物聯網的髮展,“徹底地”模糊了人的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的界限。

姚博士說,這次新冠病毒疫情過後,人們可能會進行反思,物聯網、網絡等應該會有大的髮展。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聚會最多兩人葠與,除非您是與家人或同住者在一起;

如果您自認為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請致電您的醫生,請勿直接前去就醫;或者您可致電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難或遇到緊急醫療事故,請致電000。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向澳大利亞多元社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language/coronavirus

更多信息前往聯邦衛生部網站,您同時可以收藏該網站關於COVID-19的中文信息專頁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