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 澳洲與中國的關係通過原住民社區可以追溯到400至500 年前
- 中國人從東安耳漢姆土地(East Arnhem Land)向雍古族(Yolŋu)人購買海參或乾海參
- 專家表示,澳洲應該通過關注兩國的貿易基礎和過去貿易關係的優點,來應對當前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伽馬文化藝術節(Garma Festival)是從1999年開始,相傳最初是由後院燒烤開始,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盛大的節日。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伽馬文化藝術節的意義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是與雍古族(Yolŋu)族、來自中國和印尼望加錫(在蘇拉威西島上,現為印尼)的商人之間的貿易關係有關。
主要研究澳洲原住民文化的墨爾本大學教授博茨曼(Peter Botsman)表示,伽馬文化藝術節是為了促進貿易繁榮。
在每個季節,隨著季候風吹起,望加錫人都會來捕魚,並與雍古族人交易海參,他們稱之為「trepang」。
博茨曼在伽馬文化藝術節中向《SBS中文》表示,他們會以煙草、衣服、金屬和金錢,來換取收割海參的權利,這是一種非常和諧和良好的關係。

University of Melbourne's Peter Botsman says China's trade with Australia dates back 400-500 years. Source: SBS
他又指,中國商人並非直接與雍古族人交易,與中國商人進行交易的是望加錫人。
他解釋,中國商人會抵達望加錫,將海參帶回北京,而在北京,海參被視為是一種美食和壯陽藥。
「我們知道在任何白人來到澳洲定居前,這種交易一直在進行。」
他又指,當考古學開始出現,他們找到陶瓷管和房屋,他們發現所有這些東西都表明,中國和雍古族人之間的貿易往來已存在數百年。
但這種貿易關係在 1901 年結束,當時澳洲成為聯邦國家,禁止外國與「這片土地的傳統擁有者」進行貿易。
博茨曼教授表示,「這裡每個人都深受打擊,因為他們希望他們的貿易繼續下去。」
「每個人都認為鋁土礦、鐵礦石……是與中國的主要貿易。但其實不是,是海參,在中國仍然是非常有價值的商品。」
博茨曼教授說,其後魚類貿易發生一些可怕的事件,包括日本漁民不遵守伽馬協議。
他指「他們來捕魚或拿任何東西都沒有問原住民。」
他說,雖然關係中斷,但最近通過畫家和藝術之間的合作,雍古族人與在北京的中國人進行了交流。

Prime Minister Anthony Albanese with Yothu Yindi board member Djaawa Yunupingu during the 2022 Garma Festival. Source: AAP
為期4天的伽馬文化藝術節已在周一(8月1日)完結,博茨曼表示,在現時與中國的外交緊張局勢中,提醒澳洲人是十分重要,澳洲與中國的關係通過原住民社區可以追溯到 400至500 年前。
他認為「伽馬文化藝術節可以幫助重新修復澳洲與中國的關係。」
他補充,由於總理艾巴尼斯 (Anthony Albanese) 曾多次到訪安耳漢姆,亦了解伽馬節過去與中國的聯繫的重要性。
博茨曼指:「這是一種牢固的關係,我們需要為此慶祝,這是我們在國家間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的一部分。」
「這就是為什麼伽馬文化藝術節對澳中關係來說意義深遠。」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