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養育:彆光吐槽老人帶娃,你會引導他們嗎?【心理熱線】

Grandmother holding her grandson

Source: Moment RF

在澳洲,不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帶娃的主力軍,為家中忙於工作的子女扛起了一份重任。子女在感激老人幫助之際,郤也因為跟老人帶娃理念不同免不了吐槽抱怨,甚至髮生家庭摩擦。這樣的矛盾怎麼解?


心理諮詢師曲韻說,在澳洲的華人家庭,兩代人往往因為帶孩子的問題髮生衝突,主要原因是大家都對這個問題“上心”,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所以容易在一些小事上較真,從而日積月累引髮積怨甚至是大的爭吵。

在平日工作中,曲韻聽到過老人對孩子“管太多”的抱怨,也遇到過小夫妻不滿老人對孩子“管太少”的。她說:“不要光說老人不對、不好,我們要深挖他們做法背後的原因。”

比如說,老人管孩子太細、太多,可能是因為他們有著單一成就取向,兢兢業業想把帶娃這件事做好,這時候要做的是讓他們重新認識好的標準,一味否定、拒絕,容易熱滅老人的熱情,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反而更想爭個對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除此之外,曲韻說老人管孩子“管太多”,還有價值感、掌控感方面的原因,但最容易被忽視的是遠離故鄉、在澳洲生活的老人將孫輩視為情感寄托。對於牢牢抓住一手帶大的孫輩不願放手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子女要做的不是以否定方式拆散這種關系,而應該鼓勵、幫助老人建立更好的社會關系,併重建自己一代和老人的親密感,或許會更有效果。

對於那些被抱怨對孩子“管太少”的老人,曲韻反問,這種管太少究竟是客觀情況還是主觀判斷,也就是說老人的“管”沒有達到子女及配偶的期望值。如果是後者,根本就不是老人對孩子“不上心”。她說的確有老人因為各種原因“不願、不敢、不會、不能”不能像子女希望的那樣按照所謂的“科學育兒法”帶孩子,但家庭其實就跟社會和我們的生活一樣,很多時候沒有對錯好壞,必要時包容一點,孩子經多見廣,才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