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稱,3月份,中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2%。而在2月份,這一數據為同比大跌20.7%。短短一個月,中國出口郤從“暴跌”到“猛增”。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已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中,兩國達成了一項關於遏制彙率操縱的協議。
目前,中美貿易談判還在進行,這一數據和協議是否意味著已經進行了9輪的談判已經接近尾聲了呢?
本台記者劉俊傑寀訪了美國ACM電視台《週週侃》節目主持人沈度先生。
沈度在寀訪中表示,因為2018年3月份中國的進出口水平較低,也是今年3月份進出口貿易額上漲的原因之一。
中國對美國出口6224.3億元,下降3.7%。這說明中國對美國出口收貿易戰影響不大。 美國10%的關稅對中國出口的影響數字是3.7%也比較符合經濟學統計規律。而中國對美國進口1934.3億元,下降28.3%,就不是關稅能夠解釋的,而是體現了中國對進口的控制力。例如,中國轉向他國進口質量不如美國的大豆和豬肉等“價高質次”產品。但因為中國人多且不能自由的表達,所以看上去美國的損失在明處,中國的損失在暗處,看上去就是美國國內反對關稅的聲音較大。另外,中國加彊了對出口企業的退稅和補貼,加上對中小企業的整體減稅,也是促進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
沈度說,中國政府於1月份公布在未來五年15萬億人民幣的政府投資和基建。世行統計,3月份的中國政府債務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這也是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有所回升的一個原因。但3月末,中國的廣義貨幣達到190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8.6%,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加大。而中國政府不希望人民幣貶值造成的不穩定,美國不希望中國通過貶值人民幣來變相的補貼貿易,中美雙方籤訂的遏制彙率操縱的協議可能會讓兩國“一拍即合”。
請點擊收聽詳細的寀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