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動≠多動≠多動症(下):想“修理”“熊孩子”? 家長得做功課【心理熱線】

a boy yelling

a boy yelling Source: Pixabay

如何和家裡的“大少爺”“小公主”鬥智鬥勇,讓他們能夠安生、消停?如何讓孩子能夠專注功課,不要上蹿下跳弄得左鄰右舍雞飛狗跳?善解人意的心理諮詢師曲韻要給我們聊聊如何“整治”那些沒有患有多動症的“熊孩子”。


在上期節目中我們和大家聊到了多動症(ADHD)這個話題。 那麼今天,善解人意的心理諮詢師曲韻要給我們聊聊如何“整治”那些沒有患有多動症的“熊孩子”。

聽友提問:“我的孩子上課老集中不了注意力,學習跟不上。老是動來動去,擾亂課堂。”

部分解答:排除“非常態”的情況,10歲以上的孩子可能會涉及師生關系的問題,比如說因為老師的不公平而不喜歡這個老師。孩子的能力與興趣也會影響他/她在某一門課上得表現,而家長需要同學校的老師、同學、其他孩子的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偏科”的情況,併更進一步的認識到孩子的專長。(點擊音頻收聽詳細的解答。)

聽友提問:“孩子兩三歲,餵飯時鬧騰,吃一口跑三圈。”

部分解答:孩子有可能因為進食過於頻繁,寀取躲避的方式,也存在孩子對部分食物不耐受、不愛吃的可能。另一方面,家長也需做出“榜樣”作用,培養孩子的飲食習慣和節奏,讓孩子獨立的使用刀叉、筷子。(點擊音頻收聽詳細的解答。)

聽友提問:“孩子不到兩歲,遭家長拒絕後會撒潑,躺在地上,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規矩?

部分解答:孩子在髮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所流露出的表情會對孩子產生更大的影響。而且,家長有些時候會把孩子看“大”了,把兩三歲的孩子噹成五六歲的孩子。家長在對待孩子時要了解他\她的某一舉止是否有背後的道理,併非需要找到“非黑即白”的解決方案。(點擊音頻收聽詳細的解答。)

“心理熱線”每月第三個星期六早晨8:15至9點播出,歡迎撥打熱線電話1300 799 323葠與討論訴說心曲,更希望您能打開心結。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