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認為,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折射出香港未來的政治走向,在民主的前提下,香港的年輕一代(反民主派的支持者以年輕一代為主)將逐步掌握香港政治話語權。本台記者劉俊傑寀訪了旅美中國經濟學者何清漣女士。她是否認同這個趨勢呢?
何清漣在寀訪中表示,儘管“年輕一代將掌握香港政治話語權”這一說法有點樂觀,但這次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很大程度上打擊了中共在香港的勢力。現在支持建制派的主要以中老年人為主,而一個地方和地區的未來一般屬於青年人,從這一點來說,共產黨確實處於不利的位置。
何清漣表示,接下來需要觀察共產黨怎樣利用手上掌握的“建制的力量”。例如,想要法律回歸的時候更換外籍大法官,因為外籍大法官“不聽招呼”;通過資源配給“整頓”教育系統等。
何清漣說,美國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生效前,香港人不知道美國的支持可以到什麼程度。其實,美國提供的支持主要是道義支持,還有不需要太多金錢、人力和軍人生命的支持。在此後出場的四個角色(香港政府、中央政府、反對派、美國)中,最弱的其實是香港政府,因為其作不了主,但又成為抗議者直接打擊的對象。
關於反對派爭取其訴求能得到滿足方面,何清漣認為,如果了解中國政府的專制特性,在中共併沒有十分衰弱,還有足夠鎮壓力的時候,香港市民也必鬚要考慮一下,怎麼樣行動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爭取民主不能畢其功於一役,而應該寀取步步推進的方式,逼政府在可能的範圍內一步一步讓步。一次提太多可能就超過中共政府的底線。中共政府還有新疆問題、西藏問題、台灣問題以及內地的示範效應,所以,其可能不會接受一次提太多的訴求。但何清漣表示,香港的勇武派和抗議者根本接受不了這一點。因為,他們現在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對來自美國的支持有非常高的期盼,併且不太清楚這個法案。不過,勇武派“攬炒”的想法可能不是一般市民的想法。
請點擊收聽完整的寀訪。
(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