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州毒蘑菇案引關注 專家教應對毒蘑菇

Image (4).jfif

據估計,澳洲有25萬種獨特的蘑菇。(Credit : Rena Li, Wei Wang)

維州造成三人死亡的毒蘑菇案正在進行審判,引起大眾關注,而在澳洲,每年都有澳洲人因吃下野生毒蘑菇而死亡的個案,假如不慎吃下毒蘑菇,又可如何應對呢?


維州毒蘑菇案的審判正在進行,事發在2023年,帕特森 (Erin Patterson)被控三項謀殺罪和一項謀殺未遂罪,案件涉及她用含毒的惠靈頓牛扒招待前夫的父母及前家姑的妹妹夫婦4人。

事件引起全城的關注,而據估計,澳洲有25萬種獨特的蘑菇,要辨別有毒的蘑菇品種需要極高的專業知識。

新州毒物資訊中心毒理學家陳淑嫻(Betty Chan)表示,在新州的森林地區,最常見的蘑菇其實不只種在森林裡邊,甚至是公園,或一般市民的後花園都可以發現毒性野生磨菇,而蘑菇的類型,要視乎周圍環境及氣候,如在6月是最多野生蘑菇,而當中有一些帶有毒性。
陳淑嫻副教授表示,如不慎吃到野生毒蘑菇,會出現甚麼症狀,要視乎蘑菇的種類,因不同毒蘑菇會有不同的毒性。

她指,毒性會隨著進食的毒蘑菇數量而增加,而野生毒蘑菇的症狀會很快出現,包括肚痛、肚痛或嘔吐、腹瀉等,亦有些症狀是會令人出現幻覺,甚至令人疲倦。

她又指,很多時他人採摘野生磨菇時,將可食用與有毒的蘑菇混在一起,亦將兩者同時進食,因此症狀會在不同時間出現,亦加強了醫生在診斷同醫治方面的困難。

在維州毒蘑菇案中,出現的毒蘑菇種類是死亡帽磨菇,陳淑嫻指,此蘑菇的症狀可以在進食6到12個小時後才出現,但當等到有症狀出現後才去求醫,時間就太遲,因為症狀很快會惡化。
Image (1).jfif
要辨別有毒的蘑菇品種需要極高的專業知識。(Credit : Rena Li, Wei Wang)
陳淑嫻呼籲,最好不要吃野生蘑菇,因為很難辨別蘑菇品種,特別是從外國移民而來的新移民,有些野生毒蘑菇的外形可能與他們自己國家可食用的蘑菇外型很相似,但其實是完全不同。

她又強調,重要的是,就算在別處,如新州,學到一些關於如何辨別蘑菇的知識,亦不表示可在其他地方,如坎培拉或維州等地使用。

假如自己或家人不幸懷疑吃到野生毒蘑菇,應該要即刻去醫院,或者打急救電話000接受診斷,不要等到有症狀才去醫治,因為需要盡早去決定磨菇的毒性。

她補充,醫生需要資料去幫助診斷,包括吃的份量、蘑菇的樣子,而最好就是帶一些蘑菇樣本,包括生的、煮熟的,甚至是嘔吐出來的。

她又建議,在採摘蘑菇時,可拍一些照片,拍下蘑菇的莖、基部等,如果有有關相片,就可以幫助醫生去找出蘑菇的品種。

「採摘野生磨菇這一文化同興趣其實很危險,建議不要吃野生蘑菇,因為對身體影響好嚴重,甚至會有肝臟或者腎臟衰竭,可導致死亡,是一個很大的冒險。」

她指,最好在超級市場,或者蔬菜店買蘑菇。「假如真的想採摘野生磨菇,最好跟著有經驗的專家,他們會帶領去安全的地方採蘑菇,而這些地區是容許採摘蘑菇來食用。」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維州毒蘑菇案引關注 專家教應對毒蘑菇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