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報喜不報憂?如何有效解讀孩子學校的評語【心理熱線】

Happy Parent and Student at Teacher Parent Meeting

A teacher discusses his student's accomplishments with her father during a conference at school. Source: Getty Images

不少孩子在上學的學生家長說,澳大利亞的中學小學老師“報喜不報憂”,家長會上一個勁地誇孩子各種好,讓家長難以了解孩子的髮展情況,哪裡不足。心理諮詢師曲韻說,其實家長這樣的抱怨恰恰反映出他們對澳洲教育不了解,跟校方溝通存在問題。


心理諮詢師曲韻說,很多家長認為老師關心孩子、注意孩子的方式就是給出負面的評語,但其實併非如此。她說校方往往會給出“坦誠”的評價,而且比起學習成績,澳洲的學校更關注學生跟他人連接互動時的行為(behavior)問題。這一點恰恰是要家校聯合幫助孩子來改進的。

曲韻認為,有時候老師對學生評價“這也好那也好”的確可能反映出一種忽視,她建議家長在約談老師時主動出擊,向老師拋出問題,詢問老師有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特點、性格,努力與否,對學習是否認真,同學關系怎樣,夠不夠積極主動等。這樣細化的提問有助於老師對孩子的表現做出詳細反餽,如果老師答不上來,自己也會意識到對孩子關注度不夠。
School children in a classroom
Parents say most children had no issue with the educational exercise. Source: AAP
經常應學校要求對學生家長進行輔導的曲韻建議,家長被老師叫到學校以後最好不要預設立場,聽到相關反餽,既不要第一時間對學校興師問罪,也不要立刻責怪孩子“低頭認罪”,而要客觀地了解情況、校方的處理措施和孩子的反應。適噹的時候可以給老師補充一些信息,讓校方知道孩子在家的表現。

其次她指出,家長要跟學校目標一致,在教育孩子上明確同樣的方向。第三,家長可以跟老師討論,怎麼做達到一致的目標,家裡要做哪些事,學校要做哪些事,二者怎麼配合以及是否需要心理諮詢師等第三方的介入。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