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港女生為追星網上結緣 跨地域相交廿五年

一直在澳洲生活的Leanne憶述,他們在十五、六時,在一個名為mIRC網上聊天室結識Manda後,兩人就一見如故。

一直在澳洲生活的Leanne憶述,他們在十五、六時,在一個名為mIRC網上聊天室結識Manda後,兩人就一見如故。 Source: Manda Wong

「網上識朋友、要帶眼識人!」這句話不無道理,但在網上相遇後譜出跨地域友誼的人亦大有人在,SBS中文廣東話節目在國際友誼日,請來一名澳洲人Leanne與一名香港人Manda,分享她們在25年前網上相遇後譜出一段國際友誼的經歷。


國際友誼日最初是因為推廣賀卡而誕生。國際賀卡協會曾在1920年代亦曾舉行友誼日,但當時消費者認為這是一個明顯的商業推廣活動而作出抵制;但後來因為社群網站及網絡普及而又重新使人對此節日產生興趣。

在世界友誼運動多年來游說下,聯合國在2011年開始,將今日(7月30日)定為法定的國際友誼日,鼓勵國際大眾記念友誼。但Manda及Leanne則早這個法定日子出現、甚至早於Facebook面世前,就已經透過互聯網認識。

Manda指,兩人其實是在一個名為mIRC網上聊天室內、美國歌手Mariah Carey的歌迷頻道相遇。
「Leanne一直強調自己不是Mariah Carey的歌迷,但她卻會唱很多對方的歌。」
「但我與Leanne的話題不止於Mariah Carey的音樂,亦會傾校園生活、拍拖、或身邊的朋友等話題,即是所有年青人的話題。」
Leanne指若非認識Manda,她可能也不會到訪香港。
Leanne指若非認識Manda,她可能也不會到訪香港。 Source: Manda Wong
一直在澳洲生活的Leanne憶述,當時兩人約十五、六歲,在網上聊天室結識Manda後,兩人已一見如故。

「實際上是我哥哥向我介紹mIRC的,我加入它是為了談論音樂,聊天室主要是青少年或二十出頭的人談論當前潮流,音樂,電影,你可以加入不同的頻道,或在那裡玩遊戲。」

「Manda當時一直在和我相同的頻道出現,然後大家在進行小組討論時,亦會經常見到大家,所以就開始經常互相交談。」

Manda亦指,與對方快速熟絡的另一個原因,或許還因為澳洲與香港之間的時差並不大。

「香港與澳洲的時差—沒有(香港與)美國或歐洲之間相差得那麼嚴重,所以大家亦能夠經常在網上見面。」
Manda與Leanne除了會互相探訪對方外,亦會一齊到外地旅行。
Manda與Leanne除了會互相探訪對方外,亦會一齊到外地旅行。 Source: Manda Wong
雖然她們當時於聊天室的朋友為數亦不少,但兩人都視對方為知己。Leanne表示,她認為雖然兩人來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卻「奇妙地有著相同的價值觀。」

「我交朋友時非常著重對方幽默感、及是與我有共同點。我最欣賞Manda的一件事,是我們有非常相似的幽默感。她很有趣,我們有相似的價值觀,亦喜歡同類的音樂,而我們都喜歡旅行和唱歌。」

Manda則認為兩人熟絡,是因為她相信Leanne是一個好人、亦是她心目中的典型澳洲人。
「我眼中的澳洲人都是很Chill(悠然自得)、很Carefree(放得開);Leanne也是對很多事情都會不介意。」
除了音樂以外,她們亦會談及拍拖、家庭及學業等話題。而兩人的友誼更並非只維持在「二次元」的網絡空間。

Manda憶述Leanne搬往蘇格蘭並開始工作後便實行她的環遊世界大計:「她來了香港,當時我們第一次見面,但卻完全沒有陌生的感覺。」
Manda與伴侶亦會教Leanna一些粵語單詞。
Manda與伴侶亦會教Leanna一些粵語單詞。 Source: Manda Wong
結果,Leanne曾四次到香港探訪Manda,而Manda亦曾兩次到澳洲,兩人亦曾一齊到過越南及泰國旅遊。Leanne亦指,若並未與Manda相遇,可能她亦未必會前往香港。
「我去過香港...應該是四次,當我在香港的時候,她會帶我參觀了香港的不同地區。為我介紹很多當食物,一般都是當地的美食,然後我們會唱很多卡拉OK。」
她指,在香港時,Manda與她的伴侶也有教過自己一些粤語單詞,例如「你好、謝謝」,但她卻一直擔心自己的發音不準。

「其實我也很想學更多,但我在香港時,顯然所有人都只會向我說英語。」

相反,Manda就認為,自己的英語能力或多或少都是因為與外國的網友溝通而練就。
「起碼在聊天室內,與不同的人都必須用英文文字溝通。」
Manda其實早在Leanne之前,因其學校推廣筆友計劃,已開始有機會認識香港以外的朋友。

「當時老師在校內介紹一個筆友計劃,我亦決定參與,當時就認識了一位住在英國威爾斯的女孩子並一直都有聯絡,但後來一度中斷聯絡後,再在Facebook相遇。」
兩人曾相約同遊越南與泰國。
兩人曾相約同遊越南與泰國。 Source: Manda Wong
Leanna在訪問中亦表示,兩人在網上相識那時,大家都比較單純,但現今的網絡文化亦已改變。
「當年我在網上認識其他人時,感覺更安全,可能亦因為我年輕,並不會計算風險。而我非亦常幸運,遇到個性坦率的Manda。」
「但我絕對明白,現在很多人並不會在網上說真話、或者可能因為現在假裝成其他人似乎更容易了。」

「顯然現在大家對網絡交友的行為,應更保持謹慎;因為都可能會遇見壞人,但我仍然認為這並不是常見的事。」

不過,Leanne亦繼續推薦大家在安全的情況下,不妨多認識不同文化的朋友。
「因為你會對其他文化有更深了解,而即使人們可能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你仍然會發現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原來亦可能會有很多共同點。」
國際友誼日又是否會令你想聯絡久未接觸的致友呢?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