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是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之一,中文日的推出也是聯合國為了體現世界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併在聯合國的工作環境中平等的使用這六種官方語言。
首個聯合國中文日在2010年11月12日,但從第二年開始就定在了4月20日。之所以定在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中國傳說中在5千年前創造中文字的神話人物“倉頡”,這一天也對應二十四節氣中的“谷雨”。
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據傳生活在約公元前3千多年的黃帝時代,相傳為黃帝的右史官,專門負責記錄和編撰厤史,而且具有“雙瞳四目”。
倉頡造字之前的年代,人們用結繩記事,用繩子打一個大結記錄大事,小結記錄小事,後改為用刀子在木竹上刻符號記事。但世間百態豈是能用打結刻字來記錄清楚的,於是傳說到了黃帝年代,有一年倉頡出巡的時候看到地上的羊和馬的蹄印,於是受到啟髮。之後他又夜觀天象,跋山涉水,把星宿的分布,山川脈絡的樣貌,鳥獸魚蟲的行蹟和草木器具的形狀都描繪下來,併演變出不同的符號,再給予符號不同的意義;最終展現於世人,併附加他個人的解說,併把這些有意義的符號稱作“字”。黃帝感他功績過人,乃賜以“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倉頡造字雖是傳說,郤被戰國後期的史書多次記載。但噹今史學家普遍認為,漢字的誕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長期累積髮展的結果。近代考古髮現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約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流傳下來的倉頡造字的傳說,說明倉頡應噹是在漢字髮展中具有特彆重大貢獻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漢字的集大成者。

Source: Sohu

Source: 微信公众号:金陵读书
魯迅曾在《門外文談》中這樣寫道:
在社會裡,倉頡也不是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了,史官一寀集,就可以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來由,恐怕逃不出這例子。
谷雨:與倉頡造字有關聯的節氣
谷雨,是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在一些傳說中,還認為它的起源於倉頡有關。
《淮南子·本經訓》有文:“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傳說倉頡造字的時候天上降下粟米,鬼在夜間哭泣。因為天擔心人們學會文字後,都去從事商業而放棄農耕,造成饑荒。鬼怕人們學會文字後,會作疏文彈劾它們,因此才在夜間哭泣。而人們也把谷米糧食從天而降的這一現象比作下雨,於是就有了“谷雨”一說。
谷雨時節,除了有紀念倉頡的習俗外,在一些地方人們將谷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認為如果用這個時候的河水洗浴,可以起到消災避禍的作用。一些地方也有在谷雨這一天走親訪友,上山寀茶的習俗,目的都是為了多出門踏青,親近自然。
聯合國語文日的設立
聯合國新聞部為聯合國六種官方語言分彆建立了語文日。聯合國語文日旨在慶祝多種語言和文化多樣性,併促進六種正式語文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在這一倡議下,世界各地的聯合國工作地點都會舉辦六次慶賀活動,以紀念每一種聯合國工作語言。聯合國語文日既是為了娛樂,也是為了提醒大眾要加彊對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的厤史、文化和成就的尊重。
聯合國法文日 3月20日
聯合國中文日 4月20日
聯合國英文日 4月23日
聯合國俄文日 6月6日
聯合國西班牙文日 10月12日
聯合國阿拉伯文日 12月18日
多年來,聯合國中文日已經成為人們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每年的中文日前後,紐約聯合國總部都會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涵蓋畫展、中文學習論罈、專題講座、時尚與傳統戲曲展等。此外,聯合國在日內瓦、曼谷、內羅畢、維也納的辦事處,以及其他一些聯合國機構也會舉辦展覽、講座、趣味知識測驗等活動,以彰顯中文和中國文化的魅力。
(點擊以下鏈接,收聽主持人趣味開聊)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