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澳境人生路不熟?】港裔棄政府工自費帶新移民「行」熟社區

三十多年前跟隨單親母親移澳的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三十多年前跟隨單親母親移澳的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Source: Ollie Lam

三十多年前跟隨單親母親移澳的林詠如(Ollie),有感越來越多新移民在澳洲「人生路不熟」—即使有問題亦難以獲得適當支援,便決定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新移民初到澳洲生活,往往會「人生路不熟」而感到無助,如果有人能「扶一把」,相信不少人可能會更易融入澳洲;而Ollie在接受SBS中文廣東話節目訪問時,就解釋她自發創建這個活動的契機,是緣於她一位好友患上「抑鬱症」後,因語言障礙而難以求助。

「因為我朋友英文不太流利,如果她心情不好、情緒起伏而想找人(輔導人員)傾訴時,要找到一個會說廣東話的人與她傾談是比較困難...尤其是當情緒波動時,她會更傾向想用中文表達。」
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Source: Provided by Ollie Lam
於是,Ollie希望運用她多年來在政府部門工作及義務工作的人脈,在布里斯本為朋友尋找「同聲同氣」的心理治療師,而朋友只能靠譯翻與輔導員接觸,但Ollie認為這樣的安排作用有限,亦未必會為其朋友帶來最好的效果。

「即使中文的心理輔導員,若他只能說普通話,亦會因為難以明白香港的文化與香港人的經歷,因此要幫香港人(在布里斯本)找尋心理輔導醫生,情況會相對困難。」

雖然最終Ollie並沒有如願為朋友找到合適的心理輔導,但卻讓Ollie初次接觸到「輕鬆面談」式的輔導方法,亦啓發了Ollie,認為可以利用「散步及傾談」的方式來幫助新移民。
「我發覺華人可能會較為顧及面子,亦可能會較缺乏勇氣,與其他談及關於自的深入話題,而我知道華人會比較喜歡用一齊出來玩等較輕鬆的方式,慢慢接觸他人。」
Ollie’s Walk and Talk program
三十多年前跟隨單親母親移澳的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溶入社區。 Source: Provided by Ollie Lam
以Ollie決定利用邊散步、邊閒談的形式,令參與者既可熟識布里斯本的環境,亦可與其參與者互相分享經驗及心得、同時增廣脈。
「心健行這個名稱是丈夫幫我起的,計劃原意是希望鼓勵大家多點出外活動,因為這與身心健康有很大關係。」
「這個活動亦與任何宗教與政治團體無關,只是希望叫人多點出外走動,不要長期留在家中。」

「有部份人剛移民到澳洲可能會『人生路不熟』,出外走走既可以認識本地可作散步的地方,大家亦可以見見面、認識新朋友,亦剛到埗的人亦不會感到孤單。」

Ollie亦指,活動歡迎任何人參與,她在網上發起的群組已有二百多名成員;參與活動的人現主要來自香港,但亦有來自中國內地及台灣,以及來自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但說粵語的人士;所以每次活動她亦會視乎到場人士而調節使用語言,或是否需要譯。
Ollie’s Walk and Talk program
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Source: Provided by Ollie Lam
她每個月都會舉辦2次心健行活動;活動通常都會是約50分鐘至1小時的步行時間,之後亦會設有專設的小組分享。

「每次活動最少都有十人參與,最多的一次有十六至十七人,但我設立心健行的目標,是希望每一次活動都不會有過多的人數參與。」

「最好是十至十二人,因為行完一個鐘之後,我們亦會在公園圍圈而坐,互相交流心得,好多時我都會預備一個主題帶動大家傾談。」
「例如我會以勇氣為主題,讓他們用三至五分鐘,分享他們上次用很大勇氣去做一件事的經驗。」
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Source: Provided by Ollie Lam
而Ollie熱心幫助新移民的決定,亦與個人的移民經歷不無關係。

「我來澳洲經已三十多年,當時,母親已是單親媽媽,當時她以護士身份申請移民,那時舅父鑑於『九七』(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就快到先移民澳洲,媽媽當時亦覺得過來澳洲會為下一代創造更安全與舒適的生活,於是她亦帶著我和弟弟來澳。」

「而當時的政策,護士會較易申請到移民澳洲...但由於媽媽英語並非十分好,而(在香港)普通護士來到澳洲之後,亦因為欠缺相關文憑而無在醫院工作,媽媽就只可以做兩份餐館工去養育我們。」

「當時所有政府援助都欠奉,我們只能依靠舅父不時的照應,但始終舅父有自己的家庭,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他幫助。」
「我亦很幸運,雖然在低收入家庭長大,但透過媽媽的養育下,仍然能夠半工讀完成大學課程。」
「這過程雖然艱難,但亦因此讓我知到,今時今日的新移民,不論是年青父母或年長人士,他們來到澳洲後,要轉換環境的心情其實會十分徬徨。」

「而當我回想自己小時候來澳的惶恐心情,我亦會很明白現在的學生,由香港來到,可能未有朋友,好多環境都不熟識,只能依靠自己的時候,亦會感到很困難。」

「既然我知道澳洲有關援助(及政府服務)的資料,知道在哪裡可以尋找到這些幫助,可以介紹給其他人,讓他們稍為安居,就已經完成我想做的事。」
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林詠如(Ollie)在九個月前創立名為「澳洲布村心健行」的免費活動,以「邊行邊傾(Walk and Talk)」的方式助新移民融入社區。 Source: Provided by Ollie Lam
Ollie近幾年都受到腎病困援,最近更剛完成子宮手術,但樂觀的她表示,這些健康問題不會影響她的義工工作。

「我不會看得很灰,反而『看得很開』,做人本住良心、善心去做事,上天可能會照顧一下(笑)。」
「人始終是人,身體總是會有出現問題的時候,我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仍然會盡力而為,但我亦會先專注家庭及健康。」
「我每日都會提醒自己,首先顧好自己的健康,照顧好自己的飲食習慣,多做運動,注重休息,之後再做需要做的事,如果自己真的做不了,就交給別人(其他義工),我相信他們一樣有能力將正能量傳開去。」

而Ollie在受訪期間表示,自己亦曾因組員的改變而深受感動,更多詳情請留意足本錄音。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初到澳境人生路不熟?】港裔棄政府工自費帶新移民「行」熟社區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