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韻建議家長充分信任孩子,對孩子的適應力和避險能力保持信心,不要老是將他們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另一方面,不要總是把自家孩子跟“彆人家的孩子”做比較,給他們一個寬松的環境,不要用父母恩的感情債把孩子逼上絕路。、
在結交朋友方面,曲韻說在澳洲不要老是抱著外人“融入”本地環境的想法,應該換一種心態,積極尋找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擴大社交圈。她鼓勵留學生不要刻意回避交華人朋友,但也不要老是縱容自己待在舒適區;一方面要打起精神多葠加活動,另一方面也要耐心給自己一點時間,如果暫時遇不到合適的朋友,不妨退而充實自己各種方式漲本事漲見識漲能力,一定會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
不少聽友也通過熱線和微信上分享自己的看法:
蔡小安:我以前下過一個app 叫 meetup。非常好!很多不同的group。比如運動的,比如語言交流的。有想學中文的local會加入中文group。大家定期見面聊天吃飯什麼的。非常棒!低齡留學生建議住homestay。最好通過學校的國際學生服務中心找;如果是年輕人,儘量多接觸不是說中文的活動。能很快學習到英文。中老年人沒辦法,語言是一個大問題,就慢慢來。英語課程什麼的很好。
Rafale:先說留學生:男的打球不就得了;男+女,學校這麼多興趣活動學社。不上學的移民:去教會。我去的時候講明我不信,基督徒相信神會感動我。我自己就是來聽聽、坐坐、聊天、吃飯(我付錢的)、當司機送人回家。我講明的,他們一樣歡迎,現在也是朋友。他們需要人氣。
Maria:打工是最好的機會 我的第一步就從打工開始,練口語機會也有了,朋友也有了。朋友主要是生活中遇到的中國人,比如為自己和家人辦移民,移民代理就成了朋友。公司一起工作的同事,如果合得來,大家也成了朋友。還有孩子一起上學的家長,主要是中國背景的學生,家長們每年帶著孩子活動,後來孩子畢業了,家長的活動和友誼繼續。老外也容易相處,工作上合作沒問題,但是跳槽理離開了,就散了。
Colin:交友這件事太個人,教也教不會,學也學不來,性格,緣分,每個人一路走來都是換過一波又一波朋友的,越上年紀,朋友越少,熟人越多,這很正常。最終最重要的是經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