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 Examines】一段跨文化的友誼:澳洲的移民社群如何看待和解?

Reconciliation Week is a time for non-Indigenous people to listen and learn about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peoples, communities and cultures.

和解週是非原住民聆聽和學習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族、社區和文化的時候。 Source: Getty / Jenny Evans

佩克(Alfred Pek)是一名來自印尼的移民,而普賴爾(Clinton Pryor)則是一位來自西澳的原住民。這段跨文化的友誼,改變了佩克作為澳洲移民對自己身份的理解,並為更多移民社群提供了重新思考和解的重要啟示。


2017年,來自Wajuk、Balardung、Kija 及 Yulparitja 人普賴爾(Clinton Pryor)為了抗議原住民社區的關閉及貧窮問題,決定徒步橫跨整個澳洲。

當時年僅27歲的他,用了一年時間,由珀斯步行到坎培拉,全程超過6000公里。在旅途中,他收到了一位記者佩克(Alfred Pek)的 Facebook 訊息。

普賴爾在接受 SBS Examines 訪問時表示:「他希望透過紀錄片,讓更多移民社群看到這個故事,同時自己也想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有人在做某些事,但未必知道如何開口接觸對方,更遑論踏出第一步。他就真的踏出了那一步。」

佩克在青少年時期自印尼移民到澳洲。他坦言,普賴爾的徒步之旅對他來說是一個「轉捩點」。

我以前不知道,作為一名移民,其實也是澳洲原住民土地被剝奪後的受益者。當我成為澳洲人時,從沒有人告訴我,這與澳洲人的身份有什麼關係。直到我開始與普賴爾合作,我才真正明白原住民所面對的挑戰,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時刻。

這段友誼是建立在「和解」的精神之上,而澳洲的和解運動始於1996年的第一個全國和解週。

國家和解、真相與正義中心 (National Centre for Reconciliation, Truth and Justice) 的兼任高級研究員卡西納坦(Shankar Kasynathan)表示: 「和解的核心其實是成為盟友(allyship)。」
當我們成為澳洲故事的一部分時,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重點在於我們要如何一起建立未來的關係。
卡西納坦是泰米爾人,曾因斯里蘭卡內戰而逃亡到澳洲。他現時與多元文化社群合作,協助他們踏上和解的旅程。
許多移民和難民社群明白被剝奪的滋味,明白被迫離鄉背井,也明白文化被抹殺的痛苦
「但我們未必總是將自己的故事與澳洲第一民族的歷史聯繫起來。我認為,一旦建立起這樣的連結,就能成為持續互相支持和盟友關係的強大基礎,而這正是真正友誼的核心所在。」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SBS Examines】一段跨文化的友誼:澳洲的移民社群如何看待和解?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