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洲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資料, 涉事的澳洲人是透過包括Diversa、Netwealth及Equity Trustees等平台,向名為 First Guardian Master Fund 的基金作出投資。
足本錄意:
ASIC表示,First Guardian 的負責公司Falcon Capital,目前已進入清盤程序,First Guardian 的清盤人已通知 6,000 名投資者,可能難以取回自己的退休金。
ASIC 理解到,這些投資者中,很多被銷售中介以高壓銷售手法「引導」轉移退休金,至選擇性基金(choice fund),再投資至 First Guardian。
另一間 Shield Master Trust亦因同樣問題倒閉,兩間公司合共令近10 億澳元的退休金戶口面臨風險,導致不少澳洲人開始擔心自己的退休儲蓄,會否面對同樣危機。
雖然有指事件或涉及不良交易操作,但投資公司ETF Shares行政總裁文志豪(Cliff Man)於SBS廣東話節目【寰宇金融】分析指,First Guardian倒閉與政府正逐步取替「混合資本債券」產品(Hybrid Securites) 的安排有關,有機會引發連鎖反應。
Cliff解釋,混合資本債券由官方金融機構發行,旨在增強其資本結構,及符合澳洲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混合資本債券分為一級資本工具(AT1)與二級資本工具(AT2)。2023年,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發行的一級資本工具,曾在清盤中被全數蒸發,普通股東反而獲得部份資產,情況引起國際監管機構關注。最終事件由瑞士政府介入、並由UBS銀行收購作結。
澳洲審慎監管局(APRA)隨後展開諮詢,認定AT1類債券、未能有效發揮穩定市場的功能,以及可能令散戶蒙受不必要風險。
APRA自去年底宣布,自2027年起逐步削減銀行發行混合資本債券的比例,至2032年全面取締屬一級資本工具的產品,二級資本工具則因相對安全而未受影響。
隨着此類產品逐步退出市場,Cliff指出,一些基金公司會轉向風險更高的私募信貸產品來尋求同等收益,導致資金流入透明度低、規管鬆散的私人貸款市場,他認為First Guardian Fund 倒閉,正是此轉變下的警號。
Cliff表示:「這些私募信託的貸款,通常不是公開市場操作, 這個情況就是基金直接借錢給一些私人公司。」
由於這些條款不公開、風險評估薄弱,一旦出現資金流動性危機,基金無法應對大規模贖回,就會造成倒閉。ETF Share行政總裁文志豪(Cliff Man)
他警告,若市場對整個產品類別失去信心,一旦引發連鎖反應,將波及更多基金及投資者。
市場若對私募信託失去信心,出現驚恐心態,可能會出現大量回贖(債券)的情況,導致市場出現流動性的問題。ETF Share行政總裁文志豪(Cliff Man)
「如果市場有其他劣質的私募信託交易充斥,引發私人市場裡有更多人擔心,可能有更多投資者亦要急著處理(回贖)。」
他強調目前未有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澳洲情況與當年瑞士信貸問題的規模不可相比。但若未來類似基金接連出事,則未排除情況可能會惡化。
Cliff 建議投資者審慎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高回報通常伴隨高風險,若對基金底層資產結構不太了解,應向財務顧問詳細查詢,了解基金有否進行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及風險管理。」
而事件某程度亦反映金融產品銷售與教育不足。他呼籲監管機構加強監察基金產品風險披露,投資者亦需提高警覺。
不是所有私募信貸產品都存在問題,但投資者有責任了解它們的實質風險,而非只看收益率。ETF Shares行政總裁文志豪(Cliff Man)
更多詳情請收聽足本錄音。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