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更多

謎思放大鏡
Neha Kumar 在母親被診斷出患上乳癌僅兩年後失去了她的媽媽。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通電話,因為她對我說,『我當時正在洗澡,胸部這個結痂開始流血。』」
Neha 回憶說:「她甚至不願意說出『乳房』這個字。」
她說母親 Renu對症狀視而不見,拖延達太遲。
特別是在南亞社區,我們從不談論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身體的私密部位。
「她從未說過胸部有結痂,也沒談過發現腫塊。事實上,我覺得她從來沒被教過如何自我檢查乳房。」
除了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查的社會污名外,還存在語言障礙、檢查服務的可及性問題及恐懼等阻礙。
家庭醫生 Mariam Chaalan 博士認為,要鼓勵多元文化及語言背景(CALD)的女性參與預防性護理,關鍵是要讓相關資訊更容易被接觸到。」
「這關乎讓這種對話變得正常化,創造信任的空間,提供真正的選擇,無論是看女性醫生、使用傳譯服務,還是進行自我採樣檢測,」Chaalan 博士說。她是聯邦政府「Own It」運動的一部分,該運動推廣子宮頸自行採樣篩查測試。
這不僅僅是另一項醫療檢查,而是預防癌症的機會。無論來自哪裡,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這個機會。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