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恩慈在一個女子的獨腳戲之女兒紅演技備受讚賞。 Credit: Mo Lai Yan Chi
《女兒紅》在 2012 年首演,開始時在只能容納百多人的 Black Box 劇場演出,由於反應熱烈,之後改在可坐 400、500 人的尖沙咀文化中心,最後更移師伊利沙伯體育館演出,那裡可容納 3,500 人。
這齣作品用獨角/腳戲形式呈現多個女性故事,賴恩慈把搜集到的資料和親自聆聽的故事,轉化為舞台表演,將女性、家庭與身份認同等議題巧妙編織,讓觀眾一口氣從她口中聽到各年齡層女性的心理狀態。

不是創作的日子,賴恩慈喜歡遊歷世界,體驗不同生活。這次她到了坦桑尼亞。 Credit: Mo Lai Yan Chi
爸爸媽媽唔要我啊,我覺得自己係垃圾…屙咗出嚟之後就俾人沖走咁,我就覺自己係一篤尿嚟嘅。賴恩慈
到了 5 歲,賴恩慈獲香港一對老師夫婦收養,成為了她的監護人,她以阿公、阿婆稱呼他們。他們認為英文非常重要,於是便悉心栽培 Mo,期盼她能當上英文老師。
賴恩慈自言從中學起便喜歡創作,但入讀浸會大學時她卻選擇了英文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受了監護人的影響。及後她獲得病危的阿公首肯支持她轉到浸大傳理學院的電視電影系,頓覺如釋重負。
你都堅持咗10年,我諗你係認真㗎啦。我就係因為佢呢一句說話,我終於用咗10年嘅時間話俾佢知,我唔係玩玩下,我係認真,佢呢個 confirmation,對於我嚟講好緊要。賴恩慈的監護人 (阿公) 與她的對話
如果沒有阿公這個認同,我們不會有今天的賴慈恩,讓她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將創作呈現給觀眾,大家自然也不會看到她參予墨爾本藝穗節的演出。

賴恩慈還在電影學院從事教學工作。 Credit: Mo Lai Yan Chi

賴恩慈的電影導演工作照。 Credit: Mo Lai Yan Chi
雖然是用英文演出,但故事的共鳴超乎她想像。無論是單親小女孩面對月事來潮的困惑,還是孤獨老人對愛的渴望,都深深打動了荷蘭觀眾。
我發覺 (這些故事) 原來係好 universal。你去到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語境,都有唔同嘅人面對緊…原來最、最、最本土嘅故仔,其實都可以好國際。賴恩慈
來到墨爾本,賴恩慈面對另一個挑戰 — 舞台時間只有一小時,而原本版本長兩個半小時。究竟她如何篩選故事?請大家收聽這節專訪。

創作意外,賴恩慈喜歡爬樹。 Credit: Mo Lai Yan Chi
可是另一方面,她希望乳罩不僅是舞台道具,而是有故事的生活物件。
所有二手物品都係有故事嘅…大家聽緊我故事嘅講時候,其實都睇緊有故事嘅 setting 或道具!賴恩慈
賴恩慈呼籲觀眾在捐贈乳罩時可以考慮附上簡短的故事。演出後,乳罩會被捐出,以延續它們的使命。她笑說,這些故事或會成為《女兒紅》系列另一些故事。請點擊收聽這節由溫楚良主持的【光影會客室】。
《女兒紅》英文版將於 10 月 15 至 19 日 (星期三至星期日) 演出。請留意:星期三至六場於下午 6 時開始;星期日則於下午 5 時開始。票價 59 元 (部分場次/團體購票有優惠)。
演出地點: Festival Hub: Trades Hall - Common Rooms (Carlton,Lgyon St 與 Victoria St 交界,近墨爾本舊監獄 Old Melbourne Gaol)
更多內容

【光影會客室】新舊文化結合的創作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