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會客室】《女兒紅》墨市藝穗節登場 賴恩慈感謝阿公的認同

MO_1000154735.jpg

多才多藝的賴恩慈 (Mo,左一)與團隊一起出席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由她編導的《4 拍 4 家族》獲香港電影金像獎 4 項提名。 Credit: Mo Lai Yan Chi

來自香港的藝術家賴恩慈(Mo Lai Yan Chi)擁有多重身份 — 編劇、導演、演員、教育工作者,曾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精神大使」,雖說頭銜多多,但阿 Mo 最在意的,是那個不斷尋找故事、渴望與觀眾交流的創作人本身。


Mo_539989186_18538201147003836_105406821044970381_n.jpg
賴恩慈在一個女子的獨腳戲之女兒紅演技備受讚賞。 Credit: Mo Lai Yan Chi
《女兒紅》(Women in Red),將於 10 月中在墨爾本藝穗節 (Melbourne Fringe Festival) 舞台登場。《女兒紅》是賴恩慈「一個女子的獨腳戲」系列之一,也是她的得意傑作。

《女兒紅》在 2012 年首演,開始時在只能容納百多人的 Black Box 劇場演出,由於反應熱烈,之後改在可坐 400、500 人的尖沙咀文化中心,最後更移師伊利沙伯體育館演出,那裡可容納 3,500 人。

這齣作品用獨角/腳戲形式呈現多個女性故事,賴恩慈把搜集到的資料和親自聆聽的故事,轉化為舞台表演,將女性、家庭與身份認同等議題巧妙編織,讓觀眾一口氣從她口中聽到各年齡層女性的心理狀態。
MO_1000154738.jpg
不是創作的日子,賴恩慈喜歡遊歷世界,體驗不同生活。這次她到了坦桑尼亞。 Credit: Mo Lai Yan Chi
賴恩慈接受溫楚良訪問時緬懷身世,表示父母誕下她不久,便把她送到鄉下高州一個農村家庭寄養。
爸爸媽媽唔要我啊,我覺得自己係垃圾…屙咗出嚟之後就俾人沖走咁,我就覺自己係一篤尿嚟嘅。
賴恩慈
到了 5 歲,賴恩慈獲香港一對老師夫婦收養,成為了她的監護人,她以阿公、阿婆稱呼他們。他們認為英文非常重要,於是便悉心栽培 Mo,期盼她能當上英文老師。

賴恩慈自言從中學起便喜歡創作,但入讀浸會大學時她卻選擇了英文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受了監護人的影響。及後她獲得病危的阿公首肯支持她轉到浸大傳理學院的電視電影系,頓覺如釋重負。
你都堅持咗10年,我諗你係認真㗎啦。我就係因為佢呢一句說話,我終於用咗10年嘅時間話俾佢知,我唔係玩玩下,我係認真,佢呢個 confirmation,對於我嚟講好緊要。
賴恩慈的監護人 (阿公) 與她的對話
如果沒有阿公這個認同,我們不會有今天的賴慈恩,讓她得以無後顧之憂地將創作呈現給觀眾,大家自然也不會看到她參予墨爾本藝穗節的演出。
MO_1000154739.jpg
賴恩慈還在電影學院從事教學工作。 Credit: Mo Lai Yan Chi
2017 年,她帶着《女兒紅》飛到荷蘭,參加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rts Festival。這是她首次用英文演出,挑戰不小。她解釋她之所以答應參與演出,跟能夠衝出香港有關,不過,由於這次是以英語演出,所以又帶來壓力,但她採取先不理會壓力,答應後才慢慢去處理恐懼,一步一步地去克服。
MO_1000154736.jpg
賴恩慈的電影導演工作照。 Credit: Mo Lai Yan Chi
為了該次演出,她邀請了專業翻譯朋友幫忙,希望能夠以更配合當地觀眾的口味的方式來演繹這些故事。

雖然是用英文演出,但故事的共鳴超乎她想像。無論是單親小女孩面對月事來潮的困惑,還是孤獨老人對愛的渴望,都深深打動了荷蘭觀眾。
我發覺 (這些故事) 原來係好 universal。你去到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語境,都有唔同嘅人面對緊…原來最、最、最本土嘅故仔,其實都可以好國際。
賴恩慈
來到墨爾本,賴恩慈面對另一個挑戰 — 舞台時間只有一小時,而原本版本長兩個半小時。究竟她如何篩選故事?請大家收聽這節專訪。
MO_1000154737.jpg
創作意外,賴恩慈喜歡爬樹。 Credit: Mo Lai Yan Chi
除了故事篩選,阿 Mo 更設計了別出心裁的互動環節 — 徵集乳罩 (bra,胸圍)。開始時只是想實踐環保舞台概念,因為賴恩慈希望可以儘量在生活上、創作上支持環保。

可是另一方面,她希望乳罩不僅是舞台道具,而是有故事的生活物件。
所有二手物品都係有故事嘅…大家聽緊我故事嘅講時候,其實都睇緊有故事嘅 setting 或道具!
賴恩慈
賴恩慈呼籲觀眾在捐贈乳罩時可以考慮附上簡短的故事。演出後,乳罩會被捐出,以延續它們的使命。她笑說,這些故事或會成為《女兒紅》系列另一些故事。請點擊收聽這節由溫楚良主持的【光影會客室】。

《女兒紅》英文版將於 10 月 15 至 19 日 (星期三至星期日) 演出。請留意:星期三至六場於下午 6 時開始;星期日則於下午 5 時開始。票價 59 元 (部分場次/團體購票有優惠)。

演出地點: Festival Hub: Trades Hall - Common Rooms (Carlton,Lgyon St 與 Victoria St 交界,近墨爾本舊監獄 Old Melbourne Gaol)

賴恩慈的 Instagram: Mo Lai (@molaiyanchi)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光影會客室】《女兒紅》墨市藝穗節登場 賴恩慈感謝阿公的認同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