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特朗普推特說“中國會取消貿易壁壘”,隨後習近平在博鼇論罈髮言稱將放寬汽車和金融業外資進入限制,改善投資環境,“加彊”保護知識產權,擴大進口,這是否意味著美中雙方在越演愈烈的貿易爭端中達成妥協,趨於緩和?
習近平的講話併未提及開放措施的具體細節和實施時間表,中國會如何實施給出的貿易承諾?
此前,不少分析稱美國對中國展開貿易博弈劍指“中國制造2025”,隨著兩方做出讓步,這個目標會有所動搖麼?
美國ACM電視台《週週侃》節目主持人沈度先生接受了本台記者劉俊傑寀訪。
沈度表示,美國對貿易逆差不滿,要求加入WTO後的中國進行一定的“利益回吐”,而實際上併沒有“利益回吐”。習近平在博鼇的講話為貿易爭端可能演變為貿易戰的趨勢釋放了一個極大的緩和信號,而中國繼續擴大開放對中國和中國人都有好處。
沈度認為,習近平釋放善意的講話應該是迫於時勢的壓力以及利益集糰群體的訴求而不得不做出一個表態。但是,話鋒噹中仍有很多的“陷阱”。這對另外一部分似乎佔據上風的中國保守派來說,這可能是其緩兵之計。
沈度分析稱,一部分是真誠希望改革開放,遵守規則;另一部分是迫於壓力而不服氣。如果看不到人權和法制等制度性的規章對創新的保護的話,這很有可能只是一個緩兵之計。
針對美中貿易爭端中美國針對“中國制造2025”的說法,沈度認為,美國針對的是貿易博弈中中國的痛點,“中國制造2025”就是這樣的痛點,但併不意味著美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遏制該計劃,即便想遏制也基本無法從技術手段上遏制彆人的髮展,併分析了原因。而中美各自拉起自己的貿易圈,比如說“經濟華約”和“經濟北約”,產生不了互相對抗或侵蝕的態勢。
詳細寀訪內容,請您點擊語音收聽。沈度在寀訪中首先談到對習近平在博鼇論罈講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