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来龙去脉

通过学者何清涟的文章快速了解《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

Pro-democracy protesters marched through Hong Kong in defiance of a ban on face masks as much of the city ground to a halt on Saturday.

Pro-democracy protesters marched through Hong Kong in defiance of a ban on face masks as much of the city ground to a halt on Saturday. Source: AP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审议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此时正值中美10月11日谈判顺利结束,中国复又反悔之时。

经济学者何清涟在SBS普通话节目撰文《习近平“悔棋”与华府的政治牌局》,详解这个法案在中美关系、香港局势中的影响,她提到《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来龙去脉。

文中说,欲知《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来龙去脉,得先了解《香港关系法》。香港的特殊国际地位由两个法律文件奠定,一是《中英联合声明》,该声明保证,香港在主权移交后,继续保持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区的地位。

香港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与国际组织;在经贸层面,香港可以自行与其他国家商讨双边合作。二是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香港关系法》,该法承诺,香港回归中国后继续享受贸易优惠,承认香港特区护照,并允许香港采购敏感技术。

根据《香港关系法》第202条(美国法典 - 外交 第5722条),美国总统如认为香港自治情况不足以有别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统有权签发行政命令中止此法;如美国总统认为香港恢复自治,可恢复此法。

从香港2014年占中运动发生以后,美国国会跨党派议员多番提出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被认为是《香港关系法》的强化版。该法案2017年版本载明,在指定任何给予香港特殊待遇的法律和协议前,美国国务卿需向国会确认“香港享有充分的自治”。除此之外,国务卿每年都要向国会报告“涉及美国利益”的香港情况。但是,在奥巴马当政期间,这一提案从未在国会通过,直到今年在香港反送中运动发生后,美国参众两院两党议员才一致通过修法。
Protesters in Hong Kong during a demonstration against a new law banning face masks in public AAP
Protesters in Hong Kong during a demonstration against a new law banning face masks in public Source: AAP
而关于这个法案可能产生的结果,何清涟分析认为更复杂:1、法案支持反对派,直接打击香港经济,受损的是香港商界与中产;北京是间接利益受损者。2、美国这个法案有一系列程序要走,最后法案生效时,香港的情况可能已经如特朗普总统所言:take care of itself。

但此时此刻,这个法案撕了北京的脸皮,重重地伤了中国政府的面子——“面子”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经常比“里子“更重要。因此,这法案签署之后,北京极有可能借口美国势力介入,操纵香港局势,妄图分裂中国,再以街头抗议越来越暴力为由,辣手收拾香港局势。而北京此举,可不是道义谴责能够制止的。外交是内政的延续,美国府院之争再激烈,民主党再乐于看到特朗普坐蜡,大概也只能严辞谴责,决不敢要求总统出兵香港。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