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大学里,许多师生正在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和学习。
悉尼大学800多名教育工作者正在使用该大学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体(AI Agnet),支持教学和学习,据该大学官网信息,“在老师们的监督和指导下,这项技术可以24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提供即时的个性化反馈和指导”。
悉尼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Annie Yuan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她在接受SBS普通话节目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突破也带来机会,“是我们抗拒不了的一个科技发展”,“新的科技已经到来了,那我们先提前响应”,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避免不了的风险和危险,去抗拒它。
谈到关于师生使用这一人工智能助手的体验时,她提到印象特别深刻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悉尼大学工程学院给大一新生有一门课,设计了一个人工智能体,形象是一只虚拟小狗,用来陪伴新生度过入学阶段。而这只虚拟小狗的形象,便来自这门课的老师家里的拉布拉多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通过人工智能虚拟小狗获得引导和帮助,
“时不时这只狗会被老师带来,课堂上学生们也会很兴奋,就像二次元打破了那个边界感。我觉得这是很不一样、很有脑洞的用法,”Annie 说。
此外还有法语系的老师“做了一些AI,就是以不同的角色,去和学生们用法语做练习”。她提到,法语系老师设了一个作业,就是让学生们从他们和讲法语的人工智能助手里面的聊天内容总结出对语言的探索,以及思考自己是否意识到是在与机器交流。
Annie表示,人工智能体的帮助,让许多学生在课后没有办法很快速获得老师和助教们的回应时,能够拥有另一个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工具。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大学生很多就半夜开始复习,这个时候就是这些工具会更符合他们的学习习惯,”她认为整体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和“比较正向的发展”。
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扩展课堂边界、改变师生教与学的体验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思考——比如是否会替代老师?是否会让学生过于依赖?当AI课堂脑洞大开趣味满满,真实的教室还能吸引学生吗?
Annie表示,这需要深度思考上课的目的是什么,学习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有学习如何思考。
她认为,人工智能有一点像视频分享平台上面其他的教程类视频,“它就是另外一种媒介和教育资源而已。那对于一个线下的教室,我觉得它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线下,它是一个真实的环境。它是一个你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们交互的地方。”
课堂上,它除了纯粹地吸取知识之外,它还是一个社区建立的过程。大学,除了在这学习技能和知识,还包括你是否在这里会认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是否能够被你的老师们所激励和启发。悉尼大学博士生Annie Yuan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也有些担心的声音: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认知萎缩。
今年2月,墨尔本大学Nossal 全球健康研究所副教授格兰特·布拉什基(Grant Blashki)在该大学官网发表了一篇观点文章《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是否变得越来越愚蠢?》。当中提到,当学生或专业人士过于依赖人工智能时,他们就错过了加强分析能力的智力锻炼。
“便利是有代价的。如果人工智能接管了我们太多的认知工作,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真正重要的时候无法进行深入思考,”文章写道,“这是一个简单的‘用进废退’的问题。”
他的建议是,把人工智能作为思维伙伴而非“拐杖”、重视过程而非仅仅寻找答案、练习“脱机思考”、对人工智能保持批判性思维、让人工智能引导学习而非取代努力。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正准备解决影响全国生产力的挑战。从8月19日-21日,经济改革圆桌会议将在堪培拉举行,旨在听取来自商界、工会和民间团体等各方的建议,提升生产力。
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表示,人工智能将是会议重点议题。针对圆桌会议,生产力委员会此前已发布多份报告,提出多项建议,其中之一就是利用人工智能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教育公平性。
上周,生产委员会表示:“澳大利亚政府还应在教育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方面采取全国统一的策略,以确保澳大利亚各地的学生和教师都能获得并使用最佳的可用工具。”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