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由于安全隐患,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据统计,中国今年已发生15起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在空中起火冒烟事件,同比增长了约一倍。
这项禁令于6月28日生效。新规生效后,大批充电宝被扣在机场的图片和视频在多个中文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
这项本针对中国境内航班的规定或将影响澳大利亚华人。
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有网友发文表示在墨尔本机场乘坐飞往中国的航班时遇到了充电宝被查的情况。
“看来我的两个充电宝要获得澳大利亚永居了?”一位网友留言戏称。
ACCC:澳洲市售充电宝无须3C认证
在回应SBS普通话的邮件中,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澳大利亚并不要求市售充电宝须具备3C认证”,并表示,电器认证方面的管理由各州和地区的电气安全监管机构负责。
与此同时,这名发言人表示,航空公司对锂电池产品在飞行中的携带和使用也有严格规定,消费者在搭乘飞机时应仔细阅读并遵循航空公司的相关指引。
两位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充电宝商家告诉SBS普通话,店内所销售的充电宝均无3C认证,但符合澳大利亚的相关规定。
其中一位商家表示,近日有收到消费者关于3C认证的充电宝的询问,主要是中国留学生。
什么是3C认证?
3C认证全称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3C),表明该产品在电气安全、电池安全和环保标准方面符合中国相关的国家规定。
据中国官媒报道,中国市场监管总局2023年出台对于充电宝电池的3C认证要求。根据要求,2024年8月1日后,未获得3C认证的将不得生产、销售或进口。
清华大学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的何向明教授告诉SBS普通话,有3C认证的充电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低,但也不是万无一失。
“不能说没3C认证它就有问题,也不能说有3C认证完它就没问题。”
“因为3C认证有样品的问题,也不可能对所有产品100%的认证,它只是对这个这一批次进行认证。”
READ MORE

锂电池过热引发火警成新隐患
充电宝为什么会起火?
何教授说,发生起火事故的充电宝大多数是因为其电芯存在安全隐患。今年以来,多个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
他说,锂离子电池正负极之间距离很短,哪怕其制造或选材过程存在微小的瑕疵,都有可能诱发热失控,从而导致电池着火。
“很多充电宝企业,内卷,由于成本的原因,质量控制不到位,生产出来的充电宝就会有问题。”
据中国官媒报道,在近日对移动电源产品的抽查中,不合格率接近五成。抽查的149批次移动电源中,有65批次产品不合格。
今年六月,充电宝巨头之一安克召回了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七款移动电源产品。据中国媒体报道,被召回的充电宝数量逾71万块。
自2020年以来,ACCC产品安全网站发布了16起移动电源召回公告 。其中8起召回发生在过去15个月内。
如何处置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
何教授建议,如果充电宝已经使用较长时间,可以把它放到电池回收站进行回收,不要随意丢弃。
而对于网络上热议的 “充电宝浸泡盐水”的做法,何教授表示“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完全不推荐”。
“电压高,放在盐水里,它就相当于电解水,电解水产生氢气,氢气多了也有隐患,电池引起着火爆炸也有可能。”
被问及充电宝有何良好的使用习惯时,他强调,“不要再低温下充电,也不要在高温下用……不要充满电,充个90%,用到剩10%就去充电”。
据中国官媒报道,机场里被扣下来的不合规的充电宝会根据旅客选择的自弃或暂存而采取相应措施。自弃和暂存超期的充电宝将会被机场统一销毁或回收处理,防止回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