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港片”的反英雄主义思考:对话《私家侦探》编剧周汶儒

1K7A5919-已增强-NR.jpg

《私家侦探》剧照 Credit: supplied

当港式悬疑不再悬疑,您还会选择走进电影院,观看这样一部作品吗? 这是电影《私家侦探》的编剧、联合导演周汶儒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回答的问题。(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当一部以“侦探”为名的电影不再专注于推理和破案,您还会为它买单吗?

这是电影《私家侦探》的编剧周汶儒(Man Yu Chow)在创作过程中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作为香港电影节(澳洲)的参展影片之一,《私家侦探》集结了古天乐、周秀娜等香港电影的熟面孔,但在悬疑、情色的外衣之下,这部电影却做出了一些“非港片”尝试。 
1K7A1497.jpg
《私家侦探》剧照 Source: Supplied
周汶儒告诉SBS中文普通话,电影的灵感来自于对侦探行业的观察和导演一段真实的经历。影片导演李子俊的一段真实经历——李子俊在一家侦探社半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对这一行业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我们访问了很多香港本地的私家侦探,从他们口中得知了这一行的技术,也知道了他们怎么看待牵涉其中的每一个人。”

周汶儒说,在这部电影中,比起桃色传闻本身,他更想探讨“出轨这件事背后的每个人的情感勾连。”

“反英雄主义”思考

比起港片常见的为国为民的大侠、刚正不阿警察等英雄主义形象,《私家侦探》的主角不专业、不伟大、甚至公私不分。

周汶儒说,这样的角色涉及融合了他对“成功”二字的思考。
1K7A6145修.jpg
《私家侦探》剧照 Source: Supplied
“在侦探小说中,很多侦探的形象可能都不太成功,他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些问题,有面对现实的无力感,我觉得这是更人性化的一种设置,”他说。

而作为一部聚焦于人本身的电影,周汶儒说,他有预期到,一部分冲着“侦探”二字而观影的观众的期待可能无法得以满足。

“大家对类型电影已经有一种期待,我们也不是要刻意打破一些东西,也不是要刻意挑战观众的口味,只是想说能不能用另一种比较新颖的方式去讲这种故事。”

“做电影就是不断地要去试,有时可能成功,有时可能会失败。对于创作的初心来说,我们还是尽量想给大家带来一些新鲜感。”

为寻求更大市场,香港电影的“北上”是一个显著趋势。周汶儒的另一部作品《第八个嫌疑人》就被认为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1K7A4050-已增强-NR.jpg
《私家侦探》剧照 Source: Supplied
周汶儒曾在中国大陆多个城市生活,这段经历让他不仅对这个过程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还让他在内容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更多元化的视角。

“我把我在内地的很多感受放进去,然后把我小时候喜欢看的港片的东西也放进去。比如我小时候回乡下最喜欢的就是放烟火,我就把烟火放在《第八个嫌疑人》里;有一个小混混角色,插科打诨的搞笑情节,我就刻意放在了《私家侦探》中。”

请点击收听采访: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

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播客,在 YouTube, 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