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对论】养娃“穷养”VS“富养”:您怎么看?

A child is rasing three fingers

A child Credit: Pixabay/ Erdenebayar Bayansan

近日,关于“穷养”和“富养”(grew up poor or privileged)的话题在英文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 听众朋友,您如何看待“穷养”“富养”?您会用哪种方式养育您的子女?(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样新研究估计,一个澳大利亚典型家庭养育第一个孩子每年的花费约为1.7万澳元,此后每个孩子每年约为1.3万澳元。

这意味着,在孩子成年之前(18年),父母要为长子/长女花费大约30万澳元。而之后的每个孩子花费大约为23万澳元。

在华人文化中自古有“穷养儿富养女”的说法,这种观念主张对男孩和女孩采取差异化的教养方式,以培养他们不同的性格特质。

一项早在2017年的调查发现,在中国,65.6%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很多家长奉行“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而在2000余名受访者中,49.2%的受访者对这一教育观念表示赞同,其中10.4%的受访者“非常赞同”。

责任担当(72.9%)、艰苦朴素(71.4%)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该吃的“苦”。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说,“穷养”让自己更坚韧独立;也有人表示,被“穷养”长大,带来了“不配得感”、不敢花钱、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还有声音认为,“富养”能为孩子争取更多机会与安全感。

您如何看待“穷养”“富养”?您会用哪种方式养育您的子女?

请点击收听音频: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

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播客,在 YouTube, 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