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蕴藏着大量对全球至关重要的矿产资源。被称为“多金属结核”(polymetallic nodules)的矿物中,富含镍、铜和钴等金属,其形成过程往往耗时上千甚至上百万年。而围绕这些资源的深海采矿竞赛,已悄然拉开序幕。
部分富矿区域位于各国的专属经济区内。虽然各国可以在自身专属水域内开展采矿活动,但在国际水域进行采矿,目前仍需等待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简称ISA)制定相关规则。
艾琳·雅克尔(Aline Jaeckel)是澳大利亚国家海洋资源与安全中心(Australian National Centre for Ocean Resources and Security)的副教授。她在接受SBS采访时表示,一些国家已开始探索可能的开采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实际上还没有任何商业规模的深海采矿,无论是在各国水域,还是在国际海底。当前进行的只是‘矿产勘探’阶段,即对潜在矿区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只有少数国家正在本国水域进行勘探,国际海底也已有一些勘探活动,但商业采矿尚未启动。”
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让美国在海底资源开发中成为所谓的“全球领导者”,今年4月他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加速相关审批程序。该命令将为美国以及国际水域开放深海采矿铺平道路。
目前已有一家公司向特朗普政府提出申请,拟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带(Clarion-Clipperton Zone)启动商业采矿。这是太平洋地区一个关键的深海矿产区,海床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READ MORE

深海暂停开发,全球还有多少国家按下了‘批准键’?
在法国召开的联合国海洋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纷纷呼吁为深海采矿制定严格规范。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也在会上强调监管的重要性:
“各国正在探索新的海域和海底采矿问题。我支持国际海底管理局在这一重要议题上的持续努力。深海不能变成无法无天的‘西部蛮荒’。”
一项旨在保护国际水域海洋生命的里程碑式协议——《公海条约》(High Seas Treaty)已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已有三十多个国家支持暂停深海采矿,更多国家正在加入这一行列。
然而,关于资源管理权和监管规则的模糊不清,正在引发各界担忧。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并非国际海底管理局成员国。
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的政治运动负责人梅根·兰德尔斯(Megan Randles)表示,深海采矿根本就不应启动:
“我们认为,深海采矿永远都不应该被允许启动。在海洋正面临巨大压力、而我们正努力保护它的当下,却还要讨论是否开启一个全新的资源开采行业,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科学早已明确指出,深海采矿可能会对海洋造成潜在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下个月,一场关键会议将在牙买加召开,议题将聚焦制定深海采矿的规则框架。《公海条约》的目标之一是保护海底生态系统。
艾琳·雅克尔表示,任何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破坏的活动,都必须严格审查:“《公海条约》的核心目标之一,正是保护国际水域和海底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因此,任何可能危害海洋生态的行为,都必须在新条约的框架下接受严格的审查。”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YouTube、Apple Podcasts、Spotify等平台随时收听SBS普通话音频内容。请在YouTube、X、Instagram、微博和微信平台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