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
- 新出版书籍讲述一战中华裔劳工旅及澳新军团华人将士的经历
- 白澳政策令华裔移民难以参军贡献国家
- 冀望新书能加深国民对澳新军团日及其意义的了解
在法国北部的联军战争公墓内,竖立了多个附有中文字样的墓碑。其中 46 名在那里入土为安的华裔阵亡将士,是在当地或加里波利(Gallipoli)遇难。一百多年后,他们所作出的牺牲及贡献,终于得到历史肯定。
战争历史学家戴维斯(Will Davies)博士近日出版新书《被遗忘的人们》(The Forgotten),记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裔劳工旅(Chinese Labour Corps)及澳新军团华人将士(Chinese ANZACs)的经历。
书中,详述了华裔劳工旅及华人将士在一战期间丧命之前,所面对并克服的种族歧视、压逼及杯葛等经历。
戴维斯博士表示,华裔澳洲战士所作出的牺牲,绝对不能被遗忘。他向 SBS 新闻说:「他们被对方枪击、杀害,他们所付出的牺牲与其他澳洲军人所作出的牺牲,有同等的价值及重要性。」

Sniper Billy Sing survived World War I and his efforts at Gallipoli were rewarded with a Distinguished Conduct Medal. Source: SBS News
根据澳洲战争纪念馆的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约 41.7 万名澳洲人参与战士;其中有超过二百人为华裔澳洲人,当中大部份都属 19 世纪末期淘金潮期间移民澳洲的华人的后代。
READ MORE

【專訪】澳新軍團日: 陸軍中校曾令德
「从无知到着魔」
戴维斯博士过往一直对这批遇难的华裔澳洲将士的经历深感兴趣,更希望为他们在雪梨竖立一个纪念碑,但却由于欠缺足够资金而唯有放弃计划。
庆幸地,他透过友人认识华裔澳洲投资银行家黄汝宁(Albert Wong),并向他讲述了华裔澳洲将士以及华裔劳工旅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黄汝宁接受 SBS 广东话节目访问时表示,自己移民澳洲 45 年,以往从未参加过澳新军团日(ANZAC Day)的纪念或巡游活动,「但现在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传统的一部份,是这个重要纪念日子的一部份」。

Source: Supplied
他形容自己「从无知到着魔」,不仅希望为这些阵亡战士竖立纪念碑,更委托戴维斯博士撰写新书,希望能加深本地年轻人、移民澳洲的华人以及其后代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他说,由于澳洲当年实行白澳政策,华裔人士均不获准参军。但由于其后不少将士都在战场上受伤或阵亡,导致作战人数不足,华裔移民及其后代才获准参军,部份人其后更获颁特别服务奖章。

The gravestone of a Chinese-Australian soldier at Noyelles-sur-Mer. Source: SBS News
除了澳新军团华人将士外,书中亦讲述了约有 20 万名华裔劳工旅的往事,他们在战争期间协助澳洲、英国、法国及俄罗斯等战士,挖掘洞穴、搬运物资、照顾受伤士兵、埋葬阵亡将士等。
黄汝宁说:「这些华裔劳工旅当中,约有两至三万人在战争中遇难死亡。」

Source: Dr Will Davies (supplied)
互相了解即能减少冲突
他在日前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亦提及,澳洲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而每年亦有不少新移民参与公民入籍仪式成为澳洲公民,冀望新书能令新移民更了解澳新军团的经历,并鼓励他们多参与澳新军团日的纪念活动。
READ MORE

澳新軍團日戰友難再聚 退伍軍人今年倍感孤單
至于华裔新移民,戴维斯博士特别强调,他们更应了解前辈对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对澳新军团的传统感到自豪,并透过参与纪念仪式与其他国民一同纪念澳新军团的阵亡士兵。
黄汝宁补充指,华裔新移民应尝试在正式入籍成为公民前,前往坎培拉参观澳洲战争纪念馆,从而了解澳洲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

Source: AAP
他说:「既然希望将澳洲视为新家园,就应尝试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
新书《被遗忘的人们》(The Forgotten)将存放在新州各图书馆的馆藏供民众借阅,但两人均冀望该着作能成为全国各地学校的教材之一。

Source: Suppl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