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星期一(7月7日)在《澳洲金融評論報》發表評論文章,呼籲擴大《中澳自由貿易協定》(China-Australia Free Trade Agreement) 的範圍,將人工智能與數碼經濟也納入其中。
他在文中表示「今年恰逢《中澳自貿協定》實施十周年,中方願以更開放姿態、更嚴格標準對協定進行評估審核,不斷務實農業、礦產等傳統領域合作基礎,積極拓展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綠色能源、數碼經濟等新興領域合作增長點,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再上新台階」。
肖千在文中又寫道「中澳經濟優勢互補,是天然的合作夥伴。十年前,兩國簽署高水平自貿協定,為促進雙方經貿合作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已連續16年成為澳最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中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為澳礦產、紅酒、牛肉、龍蝦等各類商品提供充足且穩定的消費市場」。
國家黨領袖利特爾波特(David Littleproud)對人工智能(AI)可能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後果」發出警告。
利特爾波特在接受《澳洲天空新聞》訪問時表示「雖然中國政府希望促進我們的貿易往來令人鼓舞的,但我們也需要理解人工智慧這類尚未成熟的環境可能帶來的意外後果」。
「我們應該能夠與中國合作以促進貿易,這也是一種溫和外交手段,有助於維護區內的穩定,但同時要明白,特別是像人工智慧這類新興技術,可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Toby Walsh向澳聯社表示,雖然擴展中國AI系統在澳洲的應用會面臨挑戰,但在人工智能基礎科學上,中澳仍有深化研究合作的機會。
他直言「我們很難在AI領域與中國建立非常深入的關係,因為這涉及數據主權和我們所重視的其他議題」,「共享人工智慧等技術可能帶來重大的國家安全與其他風險」。
不過他指出,雙方仍有合作空間,而不必犧牲澳洲的安全,「合作可以是人才交流、培訓交流,兩國的研究人員可互相合作」。
澳洲總理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在今早確認將在本周啟程訪華,將訪問北京、上海和成都三座城市,並在北京出席「澳中年度領導人峰會」,這將是他擔任總理以來的第二次訪華,多位澳洲商界領袖將陪同前往,他預計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第4次會晤。
香港《南華早報》在星期一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除了雙邊貿易議題外,他還將談及中國投資以及引發爭議的達爾文港事宜。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