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的強烈言論,是教宗上周四(10月9日)於梵蒂岡與全球新聞通訊社代表的私人會晤中發表,當中包括來自澳洲的代表在內。
約有 150 名來自新聞通訊社的聯盟 Minds International 成員出席。
教宗發表強烈言論,譴責現今新聞媒體日益盛行的「標題黨」(clickbait)做法,認為是「有辱新聞尊嚴的行為」(degrading part of journalism)。
一貫支持新聞自由與傳媒責任的教宗,對於誇張、誤導性的標題表示擔憂,認為這種做法會破壞公眾的批判思維及知情權。
上任六個月後,他積極支持新聞作為「我們應該共同保護的公共財產」。
他指出:「傳媒應當擺脫誤導性的思維、不正當的競爭,以及點擊誘餌的標題這類有辱新聞尊嚴的做法。」
他認為媒體為追求點擊率而犧牲真實與誠信,會損害新聞的公共價值,並勉勵記者「永遠不要出賣自己的公信力」。
READ MORE

【新聞都可以係假】假資訊橫行 公眾可如何分辨?
傳統新聞與數位平台的雙重危機
教宗良十四的發言,正值傳統新聞與數位平台面臨雙重危機:一方面在經濟壓力上威脅其生存;另一方面是消費者日益無法分辨真相與謊言。
在利潤與報道誠信之間取得平衡的壓力之際,他呼籲所有新聞工作者,堅守為公眾服務的初心,不要向點擊率或追求利潤妥協。
教宗良十四特別肯定身處戰地的記者,讚揚他們在加沙與烏克蘭前線的報道工作。
他強調,「自由獲取資訊是維繫社會結構的支柱,為此我們有責任加以保護與保障。」
當前的時局需要特別的辨識力與責任感,媒體在塑造公眾良知、培養批判思維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教宗良十四世
對於後真相(Post-truth)的興起,外界不再那麼重視事實是否正確,變成更傾向於相信那些符合他們情感或立場的說法,即使這些說法與事實不符。
他引用德國政治思想家鄂蘭(Hannah Arendt)在《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中的觀點,強調世界需要自由和客觀的資訊。
他引述鄂蘭稱:「極權統治的理想對象,並不是堅信納粹或堅信共產主義的人,而是那些已無法分辨事實與虛構、真假對錯的人。」
READ MORE

澳洲媒體如何運作?
確保科技服務於人類而非取代
教宗對人工智能(AI)迅速崛起於新聞媒體的影響表達關注。
他警告,雖然人工智能改變了資訊傳遞的方式,但人類不能將資訊判斷的權利交給少數掌控技術的人。
他提醒必須保持警覺,確保科技服務於人類,而非取代人類;並確保由演算法掌控的資訊不被少數人壟斷。
教宗相信新聞媒體應該以「資訊來源透明、負責任、品質與客觀性」為基礎。
新聞工作不是犯罪
教宗在《梵蒂岡新聞》(Vatican News)重申,要求釋放遭到不公拘禁或迫害的記者,強調從事新聞工作絕不應被視為犯罪,而是一項必須受到保障的權利。
他鼓勵傳媒工作者,所肩負的工作需要專業能力、勇氣與倫理概念,所具的能力都是對抗資訊被污染、打擊假新聞的寶貴資源。
他警告說,名義上出於政治或意識形態利益而試圖壓制或操控資訊的行為十分危險,並呼籲記者與媒體專業人士即使面臨壓力,也要堅守自己的使命。
教宗最後表示,新聞機構提供的服務需要專業、勇氣與符合道德操守。
「這是無價的,應成為抵抗『垃圾資訊』蔓延的解藥」。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