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理艾巴尼斯對此表示歡迎,形容協議將會為加沙和世界帶來希望,又呼籲各方尊重相關條款。雖然外界對促成永久停火充滿希望,但協議的關鍵細節,仍存在很多未知知數。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 上發文感謝卡塔爾、埃及與土耳其的斡旋,合力促成首階段的停火協議。而協議內容就包括:釋放人質與囚犯、恢復人道援助進入加沙、以色列部隊逐步撤離等。根據協議,哈馬斯(Hamas)需要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質,包括婦女及兒童;而以色列就會釋放大約 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作為交換。
不過,美方提出的「20 點和平計畫」中,部分關鍵項目,例如哈馬斯解除武裝以及加沙未來的治理架構等,尚未達成共識,而首階段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內開始執行,特朗普亦計劃今個周末出訪中東,預計之後會到訪以色列,並可能於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說。
READ MORE

特朗普:以哈雙方已簽署第一階段和平協議
雪梨大學和平與衝突研究講師梅羅茲(Eyal Mayroz)指出,今次協議與以往不同,因為特朗普「更強硬地要求以色列作出讓步」,而且該計畫獲得阿拉伯國家前所未有的支持。他表示,這項協議讓哈馬斯陷入被動,也迫使以色列需要作出相對應的妥協。哈馬斯被要求在 72 小時內,釋放所有生還人質及遺體。他指出:「仍未尋獲部分遺體,因此需要更多時間,但生還者將會獲釋。」
不過,專家就擔心協議「基礎不穩」。墨爾本大學政治學講師普拉特(Simon Frankel Pratt)向SBS新聞表示,協議仍處於嬰兒期,基礎非常脆弱。他亦質疑:「如果哈馬斯超過 72 小時仍未交出人質遺體,以色列是否會以此為由恢復戰事?」他預測,這項協議甚至可能撐不過今個周末,大家要靜待觀察。
另外,普拉特亦指出, 協議達成的時機具有政治含意,特朗普顯然渴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令他對以色列總理納坦亞胡施加了巨大壓力;加上納坦亞胡近期因嘗試暗殺身處多哈的哈馬斯高層,而導致外交孤立,令以色列更加依賴美國支持,亦令納坦亞胡沒有太多選擇。
READ MORE

【以哈衝突】俄烏戰爭與香港社運令居澳港人多關注國際局勢
另外,雪梨大學的梅羅茲就指出,第二階段最棘手是以色列撤軍的時間表尚未確定,屆時將由一支國際維和部隊接管加沙以及確保地區的安全。他警告,如果未能設定撤軍具體期限,以色列可能會以『在維和部隊進駐前,不會全面撤出』為理由延長駐軍時間,而實際上組建維和部隊需要時間。
另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讓哈馬斯解除武裝,哈馬斯擔心一旦繳械,未來可能再度遭受以色列或其他敵對勢力攻擊。梅羅茲指出,美國與阿拉伯國家將決定和平進程的成敗:「美國必須確保以色列遵守協議,而阿拉伯國家則要確保哈馬斯信守承諾。」
阿德雷德弗林德斯大學(Adelaide's Flinders University) 國際關係學講師傑諾爾(Jessica Genauer)亦認為,美國是唯一能迫使以色列全面撤軍的國家;同時,她指出因為部分哈馬斯的領袖身處多哈,因此卡塔爾可以撤回當地的庇護與援助來威脅哈馬斯,迫令對方接受長期和平協議。另外,巴勒斯坦建國、哈馬斯是否放棄加沙政治領導權等,亦會是關鍵問題。
與此同時,她認為讓加沙居民自由出境的條款「幾乎不可能實現」,加沙人民要離開只能透過以色列與埃及,但兩國都不願開放邊境。此外,雖然有「由巴勒斯坦人組成臨時委員會」管治加沙的想法,但相關提議缺乏具體細節,包括委員來源、選任方式與公民參與程度。梅羅茲總結說:「若要真正實現和平,必須更換哈馬斯與以色列政府的現任領導層。」
專家普遍認為,國際社會應當優先確保對加沙人民的援助及安全,並由維和部隊加以保護。達成首階段的「加沙和平協議」,雖然是以哈戰爭長達兩年多以來,最具象徵性的突破,但能否真正停火、重建信任,仍然取決於以哈履行承諾的情況、外部監督以及未來的政治改革。
請收聽黃詠妮和梁焱剛的詳細報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