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個格價網站表示,若從品牌商品改買超市自家品牌的替代品,消費者一年可在結帳時省下數千元。
比價網站 Compare the Market 的最新分析顯示,澳洲人平均每星期在超市花費約 200 元,但若改買自家品牌,每次購物可省下約 80 元。
透過比較兩大超市 20 項必需品的價格,研究發現消費者每年可因品牌商品與自家品牌商品的價錢相差而省下高達 4,212 元。
最大的價格差異在哪?
Compare the Market 估算,澳洲人每星期超市開支約為 198.16 元,相當於每月 858.69 元、每年 10,304.32 元。
網站發言人 Phillip Portman 向 SBS 新聞表示,若選擇購買自家品牌,消費者的支出可能減半,因為自家品牌平均比品牌商品便宜 49%。
他說「例如,一車的品牌商品,包括麵包、牛奶、雞蛋、芝士等,總價約 164 元,而自家品牌同類商品僅需約 83 元,這是一筆很大的省錢額度,比我們原本預期的還要高。」
改買以下自家品牌可節省的金錢:
洗衣粉(4 公斤):省23 元
即溶咖啡(200 克):省9.5 元
沐浴露(1 公升):省7.2 元
漱口水(500 毫升):省6 元
多用途清潔噴劑(750 毫升):省5 元
Compare Club 研究主管 Kate Browne 表示,澳洲的自家品牌商品「品質非常不錯」,唯一的缺點是選擇少,例如自家品牌的意粉醬可能只有番茄,而品牌的可能加入羅勒、大蒜或其他口味。
有時價格差異來自其他的功能,例如罐頭番茄是否有拉環設計。
In its August survey, Compare the Market found people could save $4,212 annually b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price gap between more expensive products and cheaper home brand items. Source: SBS
哪些商品最便宜?
Portman 指出,最大的價格差異出現在 個人護理用品。
他說「如果你在選擇沐浴露、漱口水等產品時稍微放寬要求,就能看到最大幅度的省錢效果。清潔用品如海綿、抹布、地板清潔劑等,也能有相當大的節省。」
相對而言,食品類商品的省錢幅度較小,包括:
冷凍青豆:約省 0.3 元
牛油:約省 0.5 元
乳酪:約省 0.75 元
為何自家品牌較便宜?
Finder 的比較經濟媒體發言人 Sarah Megginson 曾向 SBS 新聞解釋,自家品牌價格較低有幾個原因,包括包裝成本更低、供應鏈中間商利潤少或甚至沒有、有時使用較便宜的原料或配方,但最大的差別在於 行銷成本低。
她說「品牌商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做品牌推廣和廣告,還要花一大筆錢給 Woolworths 等超市,確保商品能放在視線水平或貨架的黃金位置。自家品牌則不需要這些投資,它們通常被放在貨架底層,遠離價格較高的同類產品。」
Kate Browne補充說,對超市來說,自家品牌不僅是消費者的省錢選擇,更可提高利潤,「超市喜歡自有品牌,因為他們擁有這些品牌」。
「我們可看到轉變,十多年前,超市裡品牌商品佔比較高,但現在我們看到大量轉向自家品牌,這完全是因為利潤驅動。」
其他省錢方法
Phillip Portman建議消費者若事先規劃購物,可以進一步節省「嘗試按照特價商品設計餐單、
在多間超市分散購物,而不是只去一家家超市」,他指一直鼓勵消費者「按錢包投票」。
他亦建議注意商品的「單位價格」,這樣能判斷是買小包裝划算,還是買大包裝更省錢。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