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財相淚灑議會惹熱議 職場眼淚仍是禁忌?

英國財相淚灑國會,市場神經被觸動,然而在職場上流淚的情況並不罕見,但對某些工人而言,哭泣仍然被視作禁忌。

A woman sitting with her face down in her arms in front of an open laptop.

有專家指出,對職場中,對工作時「喊」的反應,至今仍受過時,而且受性別定型觀念影響。 Source: Getty / Olga Pankova

本周,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因為在下議院疑似「抹眼淚」而登上備受關注。

事件發生後,外界馬上開始揣測她落淚的原因,有人推測與首相突然放棄了她推動的一項備受爭議的殘疾人士福利支付限制計劃,引發她可能會下台的揣測。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表示事件「與政治無關」,並表示「她將會留任一段很長的時間」,而李韻晴的發言人則稱這是「私人事務」。

事實上,政界人物落淚登上新聞頭條,並非首次發生。
Rachel Reeves seated in parliament crying, with other politicians near her.
英國財相李韻晴在議會上哭泣,猜測甚囂塵上。 Source: AAP / House of Commons/UK Parliament
澳洲總理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落淚。前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在「國家殘障保險計劃」(NDIS)時眼泛淚光,陸克文(Kevin Rudd)在辭任議員時亦曾哽咽。

前總理霍克(Bob Hawke)、傅利沙(Malcolm Fraser)和譚保(Malcolm Turnbull)亦都曾在任內落淚。

然而,到了 2025 年,我們似乎仍然不確定該如何看待眼淚,尤其是在職場上。

心理學家 Carly Dober 向 SBS 新聞表示:「社會仍然抱有一種過時的期望,認為領袖必須堅強——而堅強就等同無情感。」

她表示:「其實流淚是人體最有效的自我安撫機制之一,是一種中性反應,可以幫助大家重新調整情緒。」

職場落淚的禁忌

儘管在職場上流淚的情況並不少見,但這種行為至今仍被視為一種禁忌。

專研人力資源、勞資關係及職業壓力的雪梨科技大學副教授 Robyn Johns 表示:「在工作場所流淚,往往會被視為不應該做的事,但其實這相當常見。」

他表示:「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員工感到無助、壓力大、受挫,或在工作中發生衝突的時候發生。」

心理學家 Carly Dober 認同有關說法——指出壓抑這些情緒反應,需要付出代價。
「壓抑情緒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沉重,而且非常有害,」她說。 「我們不是機器。我們是有情感和有社交需要的人。」

她說,哭泣並非精神崩潰,而是生物學上有效的情緒調節工具。

「當我們哭泣時,會釋放出神奇的化學物質……內啡肽,幫助我們重新調整情緒。」

職場流淚會否影響你?視乎情況而定

兩位專家均指出,職場上對眼淚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境——包括你所處的行業、工作文化、職位,甚至性別。

Johns 表示:「一個人在職場流淚會不會被接受,要視乎工作環境及職業範疇的常規。」

如果你身處需要高度情緒勞動的行業,例如教學、社工或者護理,流淚往往會被理解為工作倦怠(burnout)或同理心疲勞(compassion fatigue)的一部份。

Johns 指,倦怠通常伴隨著情緒疲憊,在這些職業中,我們確實看到哭泣更頻繁地成為倦怠過程的一部份。

另一方面,在高壓的白領工作場合哭泣可能被視為大忌。

Carly Dober 表示:「這可能被視為軟弱的表現,並對你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

性別差異

兩位專家都表示,民眾對職場哭泣的反應仍然受到過時且根深蒂固的性別觀念的影響。

他指:「在一般情況下......女性哭泣時會被視為軟弱,」

「男性被認為更真誠、更勇敢、更強大地展現自己的情感。」

「另外,亦有很多研究表明,女性(哭泣)會被認為是失去控制力,或者她們的情緒智商不足以勝任那些更高級的職位……這可能會對她們的職業生涯造成相當大的損害。」
Dober 補充道:「女性可以運用理性思考,同時亦可以透過流淚來自我安撫。」

「兩者並不對立。」

Johns 則建議,與其將焦點放在性別上,不如回到職場流淚的實際情境上。

「要問的是:到底何以觸發流淚——而非男性或女性。」

為職場情緒騰出空間

雖然眼淚仍然帶有某種禁忌,但兩位專家都認為,職場文化正在逐步改變。

根據新州政府 2022 年的數據,澳洲 500 間企業中,約有八成已設有「員工支援計劃」(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與福祉相關的支援服務。

不過,Johns 強調,支援不應只停留在制度層面,文化上的改變更為需要。

「我們不希望員工因為有情緒,覺得自己一定要死忍,否則會影響自己的事業發展,」她說。「因為壓抑情緒,對心理並不是健康的做法。」
Carly Dober 表示,公司高層在塑造情緒規範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她說:「如果你說可以哭,但當員工哭的時候卻懲罰他們,這在心理上是不安全的。」

兩人都認為,是時候停止將哭泣視為軟弱了。

Carly Dober 指:「哭泣是中性的。它是身體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Alexandra Koster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英財相淚灑議會惹熱議 職場眼淚仍是禁忌?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