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話你知】普通法是否能對「粵語正音」作規範?

51620125895_711462b7d5_o.jpg

在普通法下,政府能否規範市民必須要使用古時某個字的「正確」粵語讀音? Credit: Joe Lam/ Flickr/ CC BY-NC-ND 2.0 Deed

在這集「專家話你知」環節裡,雪梨律師陶建文 (Clifford To) 和大家淺談在日常生活中,是能夠規範粵語讀音,特別是一些已消失的讀音。


以下是一些正音例子,例如: 滑稽 (正音:「骨」稽);僭建 (正音:「 漸」建);蘇東坡(正音:蘇東「paul」);時間 (正音:時「奸」)。
Cantonese.JPG
十居其九的香港人,都不會把滑稽讀成正音「骨」稽。 Credit: Youtube
現在如果要求大家都使用這些正音,可能會造成不便。

那麼從法律角度來看,要求市民讀一個已經消失了的讀音,又能夠站得住腳呢?

據陶律師說,從普通法的角度來說,除非立法機關有立法規管讀音,否則要求市民恢復已經消失的讀音,於法不合。

他更指出,於一個奉行普通法的社會,要市民去做或不做某件事,都要有法理支持,不能夠無端便要求市民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

談到法律,陶建文律師說普通法有 4 個組成部分,它們分別是:
a. 案例;
b. 衡平法 (equity);
c. 立法 (即係各種條例) ;和
d. 風俗 (custom)

他說很多都忽略了最後 d 那一點。事實上,在未有足夠案例之前,法官開始時也只能根據風俗去審理案件。

直至現在,如果某一個風俗 (例如文字的讀音) 符合某些特定條件,則普通法會仍會視之為法律的一部分。

究竟這些風俗要符合哪些條件呢?
a. 相關的風俗,必須「自古以來」已存在 (英文叫 From time immemorial) 。以普通法的角度,自古以來的意思是:自公元 1189 年或之前已經存在;
b. 相關的風俗,必須持續存在至今;和
c. 相關的風俗,不可以與現行的案例或立法有所抵觸。

現時的所謂粵語正音,大部份是參考「廣韻」這本寫成於公元 1008 年北宋時期的書。

那麼,根據 a 這一個條件,它的確符合早於公元 1189 年已存在這條件,那麼,b 及 c 這兩個條件又是否符合呢?

詳情請收聽陶建文律師和溫楚良這節「專家話你知」。陶律師還解答了聽眾的來電。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Ra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