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華聯社中文學校(FCCCI Chinese School)和華聯社一起於1994年成立,25年來一直專注於當地華人社區的中文教育。在接受SBS普通話採訪時,華聯社中文學校現任常務副校長張華老師介紹到,當初成立中文學校是為了解決華聯社成員孩子學習中文的問題,那時還沒有固定教學地點,教師們就自己出錢臨時租了一間教室開始教授孩子們中文。堪培拉華聯社中文學校就這樣成立了。
READ MORE

堪培拉華聯社25週年:澳大利亞和中國都是我們的家
華聯社中文學校和華聯社一樣都是非盈利組織,因此學校的老師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也屬於半義工性質。雖然政府會為學生提供一些資金,但也非常有限。因此學校的管理人員很多都是義工,每週末都義務來學校工作,無私奉獻自己的時間。
張華老師平時也有全職工作,但周六和周日都會在華聯社中文學校的兩個校區來回跑,忙於管理和教學工作。她說:“其實很多人都這樣,比如我們的寧天苓校長。做這份工作已經有十幾年了,十幾年的周末都給學校了,像她這樣的人很多。”
華人小孩中文寫作能力不如聽說能力該怎麼辦?

堪培拉华联社成立25周年庆典晚会 Source: 堪培拉华联社
現在很多華人家庭的中文教育意識很強,在家都會和小孩說中文,因此華人孩子的聽說一般都還不錯,但寫作普遍都有難度。張華老師介紹了兩個辦法,一是讓孩子週末在中文學校強化寫作能力,二是家長要配合學校工作,讓孩子在家中盡可能地記憶和積累詞彙。
“我覺得這是可以實現的,即使孩子在澳大利亞出生,如果家庭願望比較強烈,而且能夠和學校合作,孩子的聽說讀寫是沒有問題的。”
華人小孩對周末還要去學中文有抗拒心理,家長應該怎麼辦?
張華校長介紹說,家長堅持非常重要。她列舉了兩個小故事:
在一次聚會上張華老師聽一位媽媽說起自己的小女兒不太喜歡去學中文,但大女兒卻和媽媽說一定要讓妹妹堅持學中文。因為當初大女兒就是因為媽媽沒有堅持而沒有好好學中文,但現在發現在上大學和找工作時,如果會中文就會有更多機會。
第二個故事是張華老師的一位學生,一直都在學中文,聽說能力非常好,但寫作不是特別強。讀了大學以後,這位學生髮現中文寫作很重要,又回來找張華老師“回爐重造”。更有意思的是,她找了男朋友以後,為了方便和家人交流,又來找張老師說能不能也給自己的男朋友教一下中文。

Source: 堪培拉华联社中文学校
“所以你會發現,他們長大以後和小時候的意識是不一樣的。與其將來孩子後悔,不如現在父母能推孩子、能幫孩子、能陪孩子的時候,就推一把、陪一下。”
在語言學習上“會很快達成共識”
今年8月,新州教育部宣布停辦13所學校的孔子課堂計劃,以教育部開辦的普通話課程來取代這個項目。在談及這一問題時,張華老師說,在不同時期,中澳兩國關係、兩國民間的關係和教育合作的關係都會有一些波動,這是不可避免的。
“但從長遠來看,我覺得是沒有問題的。中國也需要融入到世界,中國文化也是被世界各個族裔所欣賞的。大家互相尊重各自的文化,在語言學習上應該是會很快達成共識的。”
她说:“我也相信,無論是澳大利亞還是其他西方世界,他們也有一個了解中國、認可中國、尊重中國,最後欣賞中國文化的一個過程。”

Source: 华联社中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