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灣的華人趙若君在澳大利亞居住生活已經有二十多年。她一直都非常熱愛美食,更對食物背後的文化很感興趣。經常去世界旅行品嘗美食,從米其林吃到傳統街邊小吃。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用餐方式,更多人傾向在家叫外賣,餐飲業也在思考如何適應這種新的轉變。
有著十五年餐飲經驗的趙若君希望找到一條新出路,把美食送到更遠的地方,讓更多喜歡美食的“吃貨”不受距離和時間的限制,品嘗到如餐廳剛做出般的美味。
READ MORE

中國菜成為澳大利亞人最喜愛的外賣食品
“凍齡”美食
趙若君表示,當初成立Super Restaurant的初心是“如何才能為大家保留住舌尖上的幸福感”。
她介紹說,餐廳的食物非常好吃,但受到地域的限制,尤其在澳大利亞較偏遠的地區,很難吃到自己想吃的美食。
她說:“我們找到好吃的餐廳,烹飪完成後就立即真空包裝、急速冷凍。這樣食物就永遠保持在剛煮好、最新鮮的狀態,”
食客無論什麼時候想吃,只需要解凍加熱,就可以吃到像餐廳一樣水準的食物。“那這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嗎?”
和外送服務不同,趙若君強調說,他們的重點在於幫助餐廳把餐點變成不受地域限制的產品。

Chinese-Australian start-up banking on frozen restaurant meals as the future of dining. Source: Super Restaurant
“我們希望幫助好的餐廳開發出‘凍齡’的商品,把美食送到更遠的地方,讓不同的客人可以品嘗到這份美味。”
她說,逛他們的網站就好像在逛一家超市,有各國料理可以自由挑選,一次下單就可以買到許多雪梨餐廳的拿手好菜。放在家裏的冷凍庫,隨時都可以拿出來加熱享用。
“我們每一份餐食都由餐廳廚師親手烹煮料理,風味、分量、包裝、加熱方式都經過仔細評估,是有廚師心意與溫度的餐點。”
READ MORE

為了老母親 新餐飲品牌疫情下逆勢開張
幫餐廳度過難關
做了多年廚師的趙若君有很多家人朋友都在餐飲行業,他們對餐廳的未來有過深入的討論。
她一直在思考:在疫情的環境下,如果不能進餐廳用餐,除了叫外賣和送餐,還有什麼可能性?
他們的企業去年11月正式上線,在拓展時遇到一些挑戰,第一就是如何向別人解釋這個“異於常人”的新概念;另一點就是關於冷凍食品的“迷思”。
“很多人認為冷凍食品是工廠加工的速食、風味單調、加了很多非天然的原料,”她說:“而我們的東西雖然是冷凍的,但都是在餐廳煮的,是在餐廳賣的餐點。”

Chinese-Australian start-up banking on frozen restaurant meals as the future of dining. Source: Super Restaurant
她還介紹說,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冷凍食品在儲存上也更有優勢。
他們很感謝在創業初期得到了很多餐飲業前輩的幫助和鼓勵。他們希望未來Super Restaurant的美食能夠配送到全澳洲,部分商品進駐超市,讓顧客通過不同方式享用到美食。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