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業統計,多個國際品牌已陸續調整在澳洲的經營策略。維珍郵輪宣布退出澳洲市場;P&O在被嘉年華收購後,不少船隻停駛或改掛其他品牌。
盡詳錄音:
Cunard公司的「安妮女王號」與「伊莉莎白女王號」亦不再以澳洲作母港;迪士尼「奇妙世界號」則將於2026年後停駛澳洲航線。
同時,嘉年華、公主郵輪及皇家加勒比等巨頭也縮減航程,母港郵輪數量從18艘大幅下降至11艘。
儘管供給減少,澳洲郵輪需求依然強勁。2023年有125萬名澳洲人搭乘郵輪,人均滲透率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境內郵輪人數更錄得10.2%增長。
而《郵輪乘客》雜誌的數據顯示,疫情後澳洲郵輪接待能力已較疫情前下降30%,至2026-27年度還將再降5%,屆時約有1.7萬艙位將會減少。
這一趨勢對各州影響深遠。南澳的郵輪停靠次數下跌兩成,阿德萊德由27艘縮減至12艘;西澳的數字更由290艘驟降至140艘,預計2026-27年度僅剩90艘。新西蘭市場同樣受牽連,接待量下降約20%。
郵輪公司縮減規模的原因包括紅海安全風險迫使船隻改道、澳洲港口費用高昂、行政程序繁瑣、澳元貶值、燃油價格上漲及航程過長。
旅行社老闆阮漢彪接受SBS《大眾論壇》訪問時亦指出,澳洲地理位置亦同樣受限,航線選擇相對單一,主要集中於太平洋島國及紐西蘭,缺乏新鮮感,亦影響旅客意欲。
彪哥透露,艙位減少已直接推高票價。
疫情前,平均每人每晚的消費僅需約100多澳元,但如今已升至300澳元左右。旅行社老闆阮漢彪
不過,他亦提到另一個郵輪的趨勢,就是郵輪趨向更大型化。
「例如皇家加勒比的海洋標誌號(Icon of the Sea)便能搭載7,000名乘客,相當於以一艘超級郵輪取代兩艘中型船隻。」
特價艙位日漸稀少 提早規劃成關鍵
彪哥亦認為,過去旅客常能在出發前「最後一分鐘」訂得特價艙位,但這種機會將愈來愈少,郵輪公司傾向將折扣集中在「early bird」提早預售,客人可能要提前一年甚至更早訂購才能獲得優惠。
在西方國家,很多旅客習慣提前半年以上規劃假期,但亞裔旅客往往臨時決定,這樣自然難以買到平價艙位。旅行社老闆阮漢彪
彪哥亦提醒,除了提前規劃外,旅客亦可留意不同平台推出的「打包套餐」。
由於郵輪公司近年傾向透過官網直接與客戶交易,不少旅遊平台遂以「增值服務」吸引消費者。'
「例如,若旅客在布里斯本登船,平台除了提供郵輪艙位,還會一併包辦來回機票、接送安排及一晚酒店住宿,將郵輪行程與其他產品整合成一個完整套裝。」
有聽眾亦關心環島郵輪的海浪問題,他指出環島航線多數靠岸航行相對平穩,遠不及跨塔斯曼海航線顛簸。但他提醒,無論船隻多大,乘客仍須做好「會遇上海浪」的心理準備。
彪哥亦指,雖然當前艙位減少、價格上升,但未必意味著澳洲郵輪市場長期衰退。他強調,郵輪公司基於市場供需作出「商業調整」屬正常行為,未來若需求回升,不排除再度加強澳洲航線。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