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盡錄音:
CSL股價爆跌 市場憂現結構性改變
截至澳洲東部時間週五早上,CSL 股價已回升至 226 元。CoWeath Partner 總裁、理財會計師袁金泉(Kam)向【寰宇金融】節目解釋,市場仍然揣測 CSL 此次重組,是否意味著以往其佔優的市場難保。
「市場最大擔憂是,管理層是否對市場隱瞞了更核心的問題,尤其是關於公司最重要業績來源能否持續?」
全球醫療藥業板塊疫後均受挑戰
CSL 股價在週二大跌後已雖回升,反映市場對公司的穩建性仍有信心,但Kam認為,在後疫情時代,市場對醫療藥業板塊的憂慮已不限於 CSL或澳洲,而是遍布全球。
「雖然業績並非差到不及格,但投資者擔心管理層是否刻意將壞消息提前釋放,並質疑公司是否正面臨結構性轉變。」
「疫情期間,資金大舉湧入醫療股,把它視為最大受惠者,但隨疫情平息,資金逐步撤離醫療板塊,轉向其他因跌幅過大而具吸引力的行業。」
「疫情後,許多檢測公司及研發企業無法持續獲得收益;加上不少新藥研究未能通過監管,甚至有公司幾乎全盤失敗,導致部分基金亦蒙受巨大損失。」
「另外,監管部門批核新藥的速度趨緩,導致醫藥公司營收及增長受阻。」
高通脹及美國關稅政策夾擊醫療上市公司
同時,Kam亦提到高通脹與高利率環境對醫療行業打擊甚大:「許多初創或尚未盈利的公司依賴借貸支撐研發,但高利息令融資成本急升,最終可能導致破產或被迫重組。」
「醫療行業亦受通脹影響,醫院等基礎醫療機構亦面臨財政壓力。」
「若藥品並非在美國本土生產,則存在額外的關稅風險...同時,美國正推動政策限制藥品與服務收費,企業利潤或受壓縮。」
他補充說,這些因素不僅影響澳洲,同樣波及美國及全球醫療股。在過去五年間,不少美國藍籌醫療股亦大幅下挫。
龍頭級醫療股價值仍在但應避開「概念炒作」
Kam認為,市場最大的擔憂在於,當企業削減研發(R&D)支出以平衡利益時,會否影響長遠競爭力,但如CSL等醫藥行業股的龍頭,暫時仍未出現根本性的問題。
「他們的業務並非虧損,亦並非完全不佳。只是此前市場對它們的估值過於樂觀,認為這些公司能長期支撐四十倍市盈率。但如今增長放緩,估值水平自然調整,可能由四十倍回落至二十倍。」
「這並不代表公司表現變差,只是從高增長期回歸到一個較為正常的軌道—除非公司能找到新業務再度推動增長。」
「現時市場的關注點在於,管理層承認難以重現以往的高利潤水平,這讓投資者擔心背後是否隱藏更深層次的核心問題,就是過去最重要的業績增長是否已經無法持續?」
「但巴菲特等投資者近年仍然進駐美國醫療板塊,反映出市場對該行業仍具長遠信心。如果能選擇到優質公司,長線投資價值仍在。」
對於投資前景,Kam認為這些醫藥業的藍籌股與龍頭,唯一的問題是價值昂貴,但若能確保其公司有穩健業績支持,長期仍可回補價位。
但他建議要避開業內一些高風險概念股。
「部分投資者把醫療股當作「買彩票」,賭新藥成功,一旦失敗就血本無歸。」他強調:「買醫療股不是買彩票,應關注公司如何保持穩健業績及控制成本,而不是單靠新藥概念炒作。」
更多詳情請聽足本錄音。
*以上內容為一般性資訊、並非具體建議。如果大家想進一步了解與個人相關的財金資訊請尋找專業意見,或向閣下的理財顧問查詢。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