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在維州吉朗附近長 93 公里的賽道上,測試員要在潮濕及乾燥條件下測量多款車量的能源消耗能加。
足本錄音:
這項由聯邦政府資助的官方測試計劃自 2023 年啟動,為期兩年已耗資 1400 萬澳元,測試過 114 輛燃油車,發現其中 77%(88 款)油耗未達官方宣傳數字。
一週前公布的最新數據亦顯示,在最近測試的 30 輛汽油及混合動力車中,有 25 輛油耗高於實驗室測試數據,即每四輛就有三輛在能源表現上不合格。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is shown at a carpark. Credit: Jason Oxenham
新一輪測試亦是首次引入電動車,有五款在澳洲最受歡迎電動車參與路試。
電動車測試中,比亞迪 Atto 3 SUV 表現最差,續航力比官方宣稱少 23%(111 公里),耗電量高出 21%;
特斯拉 Model 3 續航力少 14%(72 公里),耗電量高出 6%;
特斯拉 Model Y 與 Kia EV6 SUV 均少 8%(超過 40 公里);Smart #3 的官方續航力、則與實驗室測試最接近,差距僅 5%(約 23 公里)。
澳洲電動車協會全國主席瓊斯(Chris Jones)指出,續航力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極端氣溫、逆風、道路坡度及空調暖氣使用等。
但他亦批評部分製造商有誇大數據之嫌,建議採取「少承諾、多兌現」的策略,並稱:「10% 的差異尚可接受,但若達 20% 就太差了。」
目前澳洲仍多使用較舊的「新歐洲駕駛循環」(NEDC)實驗室測試,12 月起將改用更精準的「全球統一輕型車輛測試程序」(WLTP)。
AAA 常務董事德利(Michael Bradley)表示,續航力焦慮仍是消費者購車的主要顧慮,測試結果可協助買家在選車時作出更明智決定。
與此同時,墨爾本過去三年涉及非法電動單車的事故數量激增近 180%,警方自週二起展開全市突擊檢查,嚴厲打擊不合規與非法改裝車輛,特別是送餐員及青少年群體中常見的違規使用情況。
維州規定,電動輔助單車功率不得超過 250 瓦,時速上限 25 公里,且必須配合踩踏;安裝第三方馬達的自行車功率不得超過 200 瓦,否則將被視為電單車,須持有合法駕照並登記。
截至今年 7 月底,維州已發生 113 宗涉及電動單車的道路事故,預計將超越去年的 144 宗記錄;2023 年全年僅有 79 宗。
維州高速公路巡邏隊、單人巡邏隊及西北地鐵自行車巡邏隊已加強市中心執勤,並使用手提攝影機監控在人行道高速行駛的騎士。
維州道路警察助理專員威爾(Glenn Weir)表示,理解部分人士有使用電動單車的必要性,但必須合法、安全操作。
「十之八九的事故涉及改裝過動力、不合規或違規使用的電動單車。」
他指出,今年道路死亡人數創新高,警方將對嚴重危及他人安全的違規行為果斷開罰單。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