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en Kennedy是一名音樂老師,他學習中文至今已有4年時間。
“4年前我女兒說有興趣學習書法,我以為她說的是中文。所以我就跟著學,因為我自己一直對這充滿好奇,”他說。
“我用學習語言的應用程序Hello Talk還有通過微信學了兩年,女兒才告訴我她想學的其實是日語,所以我是因為一個烏龍跟中文結緣的。但我還是接著學了下去,我很喜歡學中文,也因此交了幾個好朋友,我學著吃火鍋,還有吹葫蘆絲,我還會背古詩,最喜歡的詩人是李白。”
一般人學習一門外語,總是從積累詞彙,日常生活用語開始,那麼Glen為什麼對學詩情有獨鐘呢?
Glen Kennedy住在位於維州中部、墨爾本和Bendigo中間的小鎮Metcalfe,那裡人口才有幾百,也少有華人,所以學習中文和練習使用這門語言,他在環境上併沒有優勢。但這沒有難倒喜歡中國文化的Glen,他通過網絡堅持自學,找了語言交換的夥伴,還自學了怎麼吹葫蘆絲。
“我喜歡的是中國文化,葫蘆絲和其他,我很想學吹簫,想學彈古箏。噹然我也對學習中文語言充滿興趣。”

Glen Kennedy住在位於維州中部、墨爾本和Bendigo中間的小鎮Metcalfe。 Source: Google map
“漢語是一門有很多同音異義詞的語言。很多詞聽起來讀音相同,所以有人覺得難學,特彆是覺得中文字難寫。 英語有44個音素,中文是有22個輔音,6個元音,還有4聲音調。我個人覺得學中文最難的是聽懂。”
“我錄很多句子來幫助理解不同的語境下每個詞的用法。比如購物,如果我去本地超市購物正好遇上是華人員工,就會跟他練習購物清單上的單詞,那些不同的東西,家裡不同親屬的稱呼,乘法口訣表,基於乘法口訣表我還寫了好幾首歌幫助記憶。我也通過這樣的方法學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法語。”
為了抓緊時間學習,Glen家裡廚房廁所都貼滿了中文,而他自己覺得最有用的,是通過聽歌來學語言。事實上,的確有研究顯示,語言和音樂同根共源,音樂對一個人口語能力的習得、語法學習、寫作能力和文化認知,都有所幫助。這啟髮了Glen創作出很多學習中文朗朗上口的歌曲,讓他可以反复跟著唱、跟著練。
“我有一個理想,那就是有一天我不光可以教音樂,還可以教中文。而且我覺得,既然我可以寫出這些歌曲幫助我自己學習中文,那麼這些歌或許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幫助其他人聽歌學中文。這些歌節奏活潑,是你聽了會想要跟著跳舞的那種,你可以跟著它做運動,也可以一邊學中文。”

Glen Kennedy在演示吹奏葫蘆絲 Source: Supplied by Glen Kennedy
我是一個聽覺型的學習者,就是聽信息,而不是讀寫或有視覺對輔助學習更有幫助,這樣的學習者大概佔到總人口的35%。
“所以我做的事就是給這部分人提供幫助,如果這些人沒有機會沉浸在一個可以每天學習語言的文化環境中,經常磨耳朵,他們就可以聽這些音樂作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除了中文歌曲以外,Glen有一個網站上面還有阿拉伯語和法語學習的歌曲,都是他親自創作,然後找幫助他學習這些語言的夥伴錄制合成好傳上去的。就在最近他還在忙著推出一個同名的手機應用程序,這都是疫情爆髮以後他在做的事。
Glen說,自己原本計劃去年5月去Monash大學留學生,也是他每天在電話上練習中文的夥伴羅麗華位於成都的家鄉。但後來疫情來了,行程不得不推遲,可他郤因此有了更多的學習動力。
READ MORE

澳洲华人家长面对孩子母语读写能力下降难题
“我希望等我真的能去中國的時候,已經掌握了基本的漢語,因為我很希望能自己跟彆人交流。所以過去12到18個月,我一直在加彊學習,正好趕上封城限制措施,大家不清楚能不能出門做些什麼,對我來說正好可以專心地做這些事。”
除了創作錄制歌曲輔助語言教學以外,生活在鄉村的Glen還喜歡錄下家附近鳥的叫聲,作為素材創作音樂,他認為從人類進化髮展的角度來看,音樂除了具有商業價值以外,還有其他的意義。
“音樂跟語言之間還有更加重要的聯系。如果我們可以這樣用好音樂,就可以幫助到那些有言語障礙,那些髮音困難的人,或者幫助人民記住詞彙,擴大詞彙量,還可以幫助人們以重复音樂聯系的方式來學習正確的句子結構,我把它稱為是像學習一種原始樂器一樣來學習語言。”
READ MORE

你好,澳大利亚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