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完整播客系列

醫家等你CALL
林教授說, 古老東方的飲食智慧於處理一些發酵食物與我們現今腸道微生物學之間其實是有關係的。

豆醬廣受亞洲人歡迎。 Credit: Pixabay/ Touchngo
為什麼「腸道健康」這麼重要?
我們常說:「腸胃好,人就精神好」。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腸道菌群的影響其實遠超過消化系統,它和免疫力、代謝疾病、肥胖、糖尿病,甚至心理健康都有緊密聯繫。
換句話說,腸道就是我們人體的「第二大腦」。要保持整體健康,腸道健康就是基石。
發酵食物:從古到今的智慧
在中國傳統醫學與飲食文化中,發酵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保存與養生方式。例如:

納豆是其中一種發酵的豆類。 Credit: Pexels/ Makafood
酸菜、泡菜、醃漬蔬菜 (蔬菜發酵);
酸奶、乳酪、開菲爾 (乳品發酵);
醬油、米酒、醋 (穀物發酵)。
這些食物在古代被認為能「健脾胃、助消化」,在現代科學裡則證實含有大量益生菌 (probiotics)、益生元 (prebiotics)、短鏈脂肪酸 (SCFAs)、生物活性肽等。
這些成分能夠:
- 平衡腸道菌群
- 減少炎症反應
- 改善代謝功能
- 增強免疫系統
研究細節
在研究中,科學家們比較了不同發酵食物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他們主要發現有三點:

酸奶為發酵乳品。 Credit: Pixabay/ Bernadette Wurzinger
- 乳品發酵 (如酸奶):能增加雙歧桿菌和乳酸菌,改善腸道屏障功能。
- 蔬菜發酵 (如泡菜):不僅含有益生菌,還富含植物多酚與抗氧化物質,可協助抗炎。
- 豆類與穀物發酵 (如納豆、味噌):能產生獨特的酵素與多肽,對心血管與代謝疾病有潛在益處。
另外,動物實驗和部分臨床試驗顯示,長期攝取發酵食品的人群,其腸道多樣性更高,炎症標誌物更低,這為古老的「食療」提供了新的科學佐證。
林奇恩教授指出,發酵食物並不是「神藥」,但它的確是一種安全、天然又有科學根據的飲食方式。它把幾千年的飲食智慧,和最新的腸道微生物學研究連接在一起。
另外,林教授還解答一位聽眾有關她的面癱問題。請點擊收聽這節由溫楚良主持的【醫家等你Call】。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