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該類僱傭合約下,若僱主不作出額外作出安排,而員工的工資高於法定的最低工資水平,他們的公積公部份,將會從總薪酬中扣除;據報有不少公司此段時間亦已與其法律顧問聯絡,查詢有關做法是否合法。
雪梨大學商學院的李薇博士在接受本台訪問時就認為,雖然沒有實質的數字去真正了解受影響的總人數,但退休金與總薪綑綁的做法,有日益嚴重的趨勢。
「在早期,一般僱佣合約—不論是臨時或固定的工作—大多數是在固定金額之上,再加上退休金積金,但最近幾年當中,在市場上,以公積金與總薪綑綁計算的合約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現在亦見到有臨時工作以短期合約方式、將所有人工與福利綑綁在一個固定的金額,尤其是在通訊及電腦行業此種情況越來越常見,估計今次會有不少人受此新政策影響。」
有報導指,包括 Telstra、AGL、ANZ 及 Macquarie Group 等大型上市公司都表示會要求部分員工自行支付公積金比率上升後的供款。李博士認為,有關做法雖非違反但並不合理,而她尤其擔心,在此環境下,受影響的小企業僱員將更難受到保障。
「但目前情況所反映的更主要問題,是做法顯示澳洲的勞資合同當中正面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即在交易中每個人擁有的信息量不同,掌握多信息的一方往往處於更有利位置。而今次的調整,這樣的不平等關係會在合同上有更明顯的體現。」
「新聞中見到的企業,均為較大型的企業,他們亦已不斷強調,受影響的主要為公司內的高層成員,他們無非是積極表示其做法非但合法,亦是合情合理。」
「加上大型機構的員工,一般會有企業談判協議保障,加上有工會保障其員工的利益,所以我對情況並不太擔憂。」
「我反而擔憂一些小型企業、以及收入比較低的個人—尤其是有些員工本身是屬於臨時合同。」
李博士認為,政府有關公積金的政策調整,再一次提醒大眾要了解及認清檢查自已合同的重要性。
「重要的是員工要了解自己的合同,尤其是合同中自己的權利,認真檢查合同現在亦變得非常重要。」
李博士則認為,若果已簽定合同的受影響員工,目前能變法情況的可能性有限。但她建議,若果企業有工會,可應該透過工會的力量集體解決問題,以加強對僱主施壓。更多訪問詳情請收聽本台的足本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