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舖盜竊嚴重】顧客可以拒絕職員查袋嗎?

Plastic bags

維州被指是超市盜竊數字非常高的州份,而大型超市巳紛紛引入防盗設施,包括前線員工搜查顧客隨身物品,不過做法令到員工遭受暴力對待,要向公平工作委員會申訴。 Source: AAP

大型連鎖超市 Coles 曾點名維州是全國盜竊案,發生較高的州份,並表示有組織犯罪,是案件增加的背後原因。為了杜絕嫌疑偷竊顧客,所採取的措施,卻可能令職員受暴力對待,上班承受極大的工作壓力。


本月 (8月) 維州警方公布搗破一個大型的店舖盜竊集團,拘捕十多名疑犯。據報道,涉事是一個犯罪集團,以大型連鎖超市為目標,過去五個月涉嫌偷走價值逾 1,000 萬元的貨品,包括嬰兒奶粉、藥物、維他命、護膚品、電動牙刷及個人護理用品。

警方表示,被捕人士懷疑將偷走物品供應給「接貨人」(receivers),再由他們轉售給最終買家圖利。

作為全國第二大超市連鎖 Coles 表示,去年維州的犯罪事件比新州高出 54%。
擔心受襲撃成上班壓力

根據《澳洲廣播公司》報道其中一個個案,西蒙茲 (Sadie Simmonds) 當年受到暴力對待時,只有 18 歲,她在超市進行購物袋檢查時遭到襲擊。

她當時在 West Footscray 的 Aldi 工作,向一名結帳顧客要求檢查購物袋。

西蒙茲說,該名顧客把一盒牛奶擲向她的臉,並用力推她,導致她從座位上向後摔倒,背部著地。

她指,情況並非罕見,又稱曾親眼見過同事因被打而需要縫針,令她每周上班充滿壓力,擔心隨時可能遭受襲擊。

現在 20 歲的西蒙茲表示,決定加入零售工人工會。當她在 Keilor Downs 另一家 Aldi 擔任健康與安全代表時,向同事發放工會的安全調查問卷,希望收集證據,向僱主反映員工感到缺乏安全感。

她聲稱當向同事取回調查結果時,卻因涉嫌違反公司政策遭到解僱。

她解釋只想引起大家對零售員工,所面臨工作安全問題的關注,因為看到店內的敵意和暴力行為越來越嚴重。

上周四 (8月21日)工會代表西蒙茲,向聯邦法院提起不公平解僱訴訟。

西蒙茲希望她的案件能促使 Aldi 停止由員工進行的強制性購物袋檢查。
另外,上周五 (8月22日),墨爾本西部 Werribee Plaza 的 Woolworths,一名員工在工會支持下向公平工作委員會提案。該名員工與工會希望 Woolworths 撤回強制購物袋檢查,並拆除安全門。

同時聲稱,購物袋檢查與自助結帳處新增的安全門,反增加受攻擊的風險。
因為這些防止盜竊的設施會將潛藏暴力的顧客與員工,以及其他顧客同處一個空間內,容易發生危險事件。
零售及快餐工人工會(Retail and Fast Food Worker Union)秘書長卡利南 (Josh Cullinan) 認同,員工越來愈越害怕上班。

他說 Coles 和 Woolworths 推出隨身佩戴式攝影機,同樣讓員工面臨風險,因為在進行購物袋檢查時,員工必須告知顧客自己已開始錄影。
這其實是把員工推到最前線去阻止商品被盜。
暴力事件逐年增加

根據澳洲競爭及消費者公署(ACCC)去年對超市的調查,發現自 2014 年以來,Woolworths 員工遭受辱罵、威脅、恐嚇、攻擊及其他工作場所暴力事件,逐年增加。

根據 Woolworths 記錄,員工遇上口頭辱罵,可按下按鈕的事件,平均每周發生近 700 宗,影響 430 名員工,遍及 233 家分店。

調查期間,Coles 報告從 2013 年 6 月至 2024 年 3 月,約有 8,000 名顧客對員工施行暴力或作出攻擊。

維州警方數據亦顯示,過去一年全州零售盜竊案件上升 36%。
綜合維州消費者事務署 (Consumer Affairs Victoria)、新州政府,及全國零售協會,店舖職員要檢查顧客隨身攜帶袋時,備有以下指引:

檢查購物袋屬自願性質

零售商只能在顧客同意情況下進行檢查。若對方拒絕接受檢查,店員可能會要求該顧客離開商店,並在顧客同意接受檢查前,不能夠去該店舖。
顧客有權在入店前,得知商店會否進行購物袋檢查;購物商店必須在入口處清楚張貼相關告示。

職員只可查看購物袋內物品,但無權觸碰袋內物件,如果店員要求顧客取出某些物品,以便他們清楚檢視,就應該配合。

所有攜帶的袋都有可能被檢查,但小型手袋(大小相當於 A4 紙或更小)原則上不應被檢查,除非零售商確信袋中,有未付款的商品。

商店只有在確定發生違法行為時,才有權扣留顧客並報警處理。

如果店員強行扣留或搜查,而顧客未有違法,顧客有權向店方管理層或警察局提出投訴。

保護零售商與購物袋檢查指引

若顧客進入一家明確張貼「購物袋檢查為入店條件」的商店,即表示已同意此條件。

商店有權檢查的不限於購物袋,還包括紙箱、包裹或任何可能合理隱藏商品的容器。

若拒絕讓店員檢查袋子,店方可要求該顧客離開,並禁止再次進入店舖。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