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識澳洲】能拯救生命的子宮頸篩查

A gynecologist is examined by a patient who is sitting in a gynecological chair. Examination by a gynecologist. Female health concept.

患者在婦科診察椅上接受婦科醫生檢查。 Source: iStockphoto / stefanamer/Getty Images

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但前提是能夠及早發現。但文化及個人因素往往導致女性避免接受子宮頸癌檢測。如今,憑藉一項世界領先的檢測技術,澳洲目標希望在2035年前消除子宮頸癌。此檢測對所有背景的女性而言既安全又具文化敏感性。最重要的是,它可能挽救你或身邊某人的生命。


要點
  • 子宮頸篩查可透過檢測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的存在,挽救生命。
  • 若未能及早檢測,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感染可能引致包括癌症在內的嚴重健康問題。
  • 書面語翻譯如下: --- 多元文化背景的女性篩查率偏低。
  • 書面語翻譯如下: --- 自我篩查可消除檢測過程中的文化障礙。
收聽系列

解「識」澳洲

超過七成子宮頸癌個案,出現在從未接受檢測或檢測已逾期的人士身上。

這正正是進行檢測──即所謂「子宮頸篩查」──的重要原因。

子宮頸篩查如何有助預防子宮頸癌?

「篩查的作用在於及早偵測子宮頸細胞的變化,尤其是人類乳頭瘤狀病毒(HPV)的存在。HPV病毒可能引致細胞變異,隨時間演變成癌症,」雪梨全科醫生、社區教育者兼蘇丹裔澳洲人健康福祉協會創辦人,醫生Dr Ahlam Ibrahim解釋。

及早發現細胞變化,就能在癌症形成之前加以監測或治療。

子宮頸篩查由《全國子宮頸癌篩查計劃》(National Cervical Screening Program)負責管理。

旨在涵蓋所有感染HPV病毒的高風險人士。而在你完成首次篩查後,該計劃亦會於下次檢測到期時,發出提醒通知。
Wendy with swab_credit Department of Health, Ageing and Disability.png
在子宮頸篩查方面,多元文化背景的女性正逐漸被忽視,尤其是新近抵澳的女性。

誰應該接受子宮頸篩查?

答案是:所有有感染HPV病毒風險的人士。

醫生Dr Ahlam Ibrahim表示,建議凡年齡介乎25至74歲之間、曾有性行為的女性及任何擁有子宮頸的人士,均應接受篩查。

「若檢測結果正常,建議每五年進行一次。即使已接種HPV疫苗,仍需定期接受篩查,因為疫苗並不能涵蓋所有致癌的HPV類型。」

如何接受檢測?

你可以前往當地的全科醫生診所、社區健康中心、婦女健康診所,或部分原住民醫療服務機構。

若你持有Medicare卡,通常可享受全額醫療報銷(bulk bill),毋須自付費用。

然而,如若應診的醫生並非提供全額醫療報銷服務,則可能需要自費。

目前有兩種類型的檢測可供選擇。在應診過程中,醫護人員會為你解釋這兩個選項。

兩種檢測方式的分別?

你可選擇由診所的醫生或護士進行檢測。

「我們會用一支小棉棒從上陰道部採集樣本,」醫生Dr Ahlam Ibrahim 解釋。

現時亦有自我採樣的選項,毋須臨床人員協助。

「受檢者可使用一支小棉棒插入陰道,自行採集樣本。這是一種私密、簡單,而且在檢測HPV病毒方面同樣準確的方式。」

無論選擇哪一種檢測方法,過程一般只需數分鐘。
Dr Ahlam FB image_Austmulticulturalhealthcollab.jpg
雪梨全科醫生、社區教育者兼蘇丹裔澳洲人健康福祉協會創辦人,醫生Dr Ahlam Ibrahim

自我採樣好處?

健康服務使用者Jyotsna Oliver女士曾參與一場社區資訊講座,並在會上得知自我採樣的選項。

「談到子宮頸篩查,眾所周知,會有一定程度的不適,不論在身體上或情感上。因為在由醫生主導的檢測過程中,受檢者往往會感到脆弱。」

「所以,當我得知有自我採樣的子宮頸篩查選項時,我感到十分好奇。而在親身嘗試之後,我可以坦誠地說,是一個非常正面的體驗。」

Jyotsna Oliver女士在向全科醫生預約後,順利完成了檢測。

「醫生先為我詳細解釋子宮頸篩查的流程,然後把檢測套裝交給我。套裝內的說明非常簡單易明。」
「於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完全掌握私隱和自主權,而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被動的病人。這大大減輕了壓力。」
健康服務使用者 Jyotsna Oliver

突破子宮頸篩查的阻礙

澳洲有望成為全球首個消除子宮頸癌的國家,令人鼓舞。

但語言及文化障礙,正導致多元文化社群及原住民民族女性的篩查率偏低。

由澳洲民族社區議會聯會(FECCA)倡議的「澳洲多元文化健康合作組織」(Australian Multicultural Health Collaborative)致力於提升醫療服務覆蓋較少社群的子宮頸篩查人數。

Nidia Raya Martinez女士是該組織的高級項目經理,與全澳各地多元文化社區組織合作,致力提高篩查率。

Martinez女士指出,在子宮頸篩查方面,多元文化背景的女性正逐漸被忽視,尤其是新近抵達澳洲的女性。
Own It Poster - Kirti_credit Department of Health, Ageing and Disability.png
「Own It」是由澳洲政府資助的全國性宣傳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子宮頸篩查自我採樣選項的認識。
「找到一位能說你的語言或理解你文化背景的醫護人員,可能只是解決部分挑戰的起點,還會面臨其他困難。例如,你可能會對接受篩查感到尷尬,對脫衣服感到不自在,或者感到焦慮。」

這也是自我採樣檢測能帶來重大改變的原因。

透過掌握自身的子宮頸篩查過程,女性不再受到可能阻礙她們進行這項可能挽救生命的檢測的障礙影響。

「檢測仍需在診所內進行,但你可以在簾子後面,私密地脫下衣物,自行採集樣本,然後交還給醫生;有時醫生會建議你在洗手間自行操作。對於可能感到不自在的人,尤其是遇到男性醫生時,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選擇。」

將資訊傳遞至社群

「澳洲多元文化健康合作組織」因與社區機構的合作而見到子宮頸篩查參與率有所提升。

透過社區活動,女性有機會了解相關健康資訊並預約篩查,有時甚至以小組形式參與。

「此外,獲得資訊的人之後會感到自在,與醫生討論篩查,也會與朋友及家人交流。」

「男性則可能回家後建議妻子、女兒或母親,也進行篩查。」醫生Dr Ahlam Ibrahim表示。

不要拖延

Jyotsna Oliver女士表示大家會延遲檢測是人之常情,但並無理由拖延。

她並鼓勵女士可以嘗試自我採樣檢測,保障未來的自己。
訂閱或追蹤解「識」澳洲 Australia Explained 播客,以獲得更多關於在澳洲安頓新生活的寶貴資訊及貼士。
你有任何問題或想法嗎?請發送電子郵件至 australiaexplained@sbs.com.au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