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強迫婚姻?在澳洲有哪些支援?

Bride praying in the attic

強迫婚姻最常影響年輕女性和少女,尤其是年齡介乎 14 至 18 歲。 Source: Moment RF / kuroaya/Getty Images

強迫婚姻是指一方或雙方並非自願同意,往往因為受到威脅、脅迫、欺騙,或因為未滿16歲,抑或因精神上無行為能力而被迫結婚。無論你在澳洲居住了多久,都必須知道:你有權選擇自己的婚姻對象。 本集,將探討包辦婚姻與強迫婚姻的分別,以及當你或你認識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尋求幫助的途徑。


重點
  • 包辦婚姻與強迫婚姻的最大差別在於「是否同意」。
  • 根據2013年《刑事法修正法案》,強迫婚姻被視為聯邦罪行。
  • 強迫婚姻可能影響任何人,不論年齡、男女,亦不限於特定文化或宗教背景。
    內容警告:本文將討論強迫婚姻,部分讀者可能會感到不安。

    很多人以為強迫婚姻只會在海外發生。事實上,它同樣會在澳洲發生,而且確實正在發生。

    2023 至 2024 年度,澳洲聯邦警察接獲了 91 宗有關強迫婚姻的舉報,佔年度內所有人口販運案件的近四分之一。

    包辦婚姻與強迫婚姻有何分別?

    在某些文化中,包辦婚姻十分常見,但它與強迫婚姻的關鍵分別在於「是否同意」。在包辦婚姻中,雙方會同意,往往會有家人的參與。

    在強迫婚姻中,一方或雙方並非自願同意,有時是因為受到威脅、脅迫、欺騙,或因為未滿16歲,抑或因精神上無行為能力。

    紅十字會移民支援計劃顧問納塔里瓦(Kudzayi Nhatarikwa)解釋,如果在任何階段有人受到脅迫、威脅、操控或欺騙,被迫走入婚姻,那就不再是包辦婚姻。

    「那就是強迫婚姻。所以強調這些差別非常重要,因為很多人往往會混淆。即使是經歷過強迫婚姻的人,在當時也以為那是包辦婚姻。」她說。

    她表示,強迫婚姻可以影響任何人,無論年輕或年長、女性或男性,來自不同文化或宗教背景。強迫婚姻被視為一個全球性問題,同時亦是澳洲一項重大的 人道關注議題。

    「在澳洲,強迫婚姻被承認為一種現代奴隸制或類似奴役的行為。它並不限於任何特定文化群體、宗教團體、種族、國籍、年齡或性別。它可以影響任何人,因此跨越所有文化。」她說。
    SAKINA MUHAMMAD JAN COURT
    2024 年 7 月 29 日(星期一),Sakina Muhammad Jan 前往墨爾本法院出庭接受判刑。Jan 因強迫其女兒與一名男子結婚而被判刑,而該名男子其後殺害了她的女兒。 Source: AAP / DIEGO FEDELE/AAPIMAGE

    在澳洲,強迫婚姻有何法律後果?

    在澳洲,強迫婚姻不僅僅是家庭問題,它是一項罪行。

    「生命無障礙」(Life without Barriers) 移民服務總監馬蘇里斯(Panos Massouris)解釋,根據 2013 年《刑事法修正法案》,強迫婚姻被視為聯邦罪行。這項立法適用於發生在澳洲境內的案件,亦包括個人被帶往海外的情況。

    他表示:「作為一項聯邦罪行,澳洲聯邦警察一直負責調查強迫婚姻案件,而強迫婚姻罪行適用於民事婚姻、文化或宗教儀式,以及註冊關係。」

    強迫婚姻背後的原因

    強迫婚姻最常影響年輕女性和少女,尤其是年齡介乎 14 至 18 歲之間的人群。納塔里瓦解釋,背後的原因因人而異,情況亦十分多樣。

    她說:「強迫婚姻有時是為了滿足家庭和社群的期望,以維持傳統的性別角色;或者有時是為了加強家庭或社群的聯繫,或延續傳統。我們亦見過一些父母,或促成強迫婚姻的人,認為自己是為年輕人好,雖然這樣做實際上是有害的。他們相信這是自己的責任,去為年輕人作出所謂最好的選擇。」

    阿薩菲里(Hana Assafiri)是一位居住在墨爾本的社會運動人士及女性主義者。

    2017 年,她因為對社會變革和女性賦權的貢獻,被列入維州女性名譽榜(Victorian Honour Roll of Women)。她亦於 2019 年獲頒澳洲勳章獎章(OAM)。


    她在 2024 年出版了第一本書《Hana: The Audacity to be Free》(《Hana:敢於自由》),回顧自己在戰亂中的黎巴嫩與澳洲的童年、她如何逃離一段自己沒有選擇的婚姻,以及在二十歲時自我重塑的歷程。

    阿薩菲里說:「對我來說,在澳洲時還很年輕,而我的婚姻,雖然嚴格來說並非強迫婚姻,但感覺上好像那是我唯一選擇。那麼,這其中有多少是脅迫?有多少是由一連串環境所造成的結果?這些因素令我在 15 歲時認為,婚姻就是獲得自由、尊嚴、尊重,以及讓自己遠離傷害的途徑。所以,對我來說,正是這些條件令所謂的包辦婚姻,成為一個選項。」

    在澳洲,面對強迫婚姻的人可獲哪些支援?

    任何被強迫婚姻風險的人,都可以尋找多種支援途徑。

    納塔里瓦解釋,紅十字會自 2014 年起一直為受強迫婚姻影響的人提供支援。

    她補充:「如果你擔心朋友、家人、同事或你認識的人,可能面臨或正在經歷一段強迫婚姻,而你想獲得保密的建議,了解如何尋求協助,你可以致電 1-800-113-015 聯絡紅十字會,或者發電郵至 。」

    自 2025 年 1 月起,澳洲推出了一項新的「強迫婚姻專責支援計劃」(Forced Marriage Specialist Support Program;FMSSP),提供預防及早期介入支援。個人可以自行轉介到這個新計劃,可致電 1804 032 13 聯絡 FMSSP,或瀏覽網站。

    納塔里瓦強調,如果有人正面臨即時危險,需要緊急協助,應立即致電 000 報警。
    Close up of decisive woman take off wedding ring make decision breaking up with husband
    澳洲聯邦警察在 2023 至 2024 年度接獲了 91 宗有關強迫婚姻的舉報,佔該年度所有人口販運案件的近四分之一。 Source: iStockphoto / dragana991/Getty Images/iStockphoto
    在其他情況下,如果有人面臨強迫婚姻的風險,或對他人的情況感到擔憂,亦可致電 131 237 聯絡澳洲聯邦警察(AFP),或於網上填寫舉報。

    對於那些面臨強迫婚姻風險,但不希望向警方舉報的人士,救世軍亦能提供支援。

    納塔里瓦解釋,參與這項計劃的資格會由相關機構進行評估。

    如需獲取協助,可以致電 1300 473 560 聯絡救世軍,或瀏覽其網站。

    她亦特別指出「My Blue Sky」是一項全澳服務,專門提供有關強迫婚姻的資訊,並為有風險或已受影響的人士提供法律及移民方面的建議。

    「My Blue Sky」的聯絡方式包括:致電 02 9514 8115、傳送 SMS 至 0481 070 844,或發送電郵至

    她補充:「『My Blue Sky』由澳洲反奴役組織(Anti-Slavery Australia)運作。它是免費並且保密的,所以無論是個人、社區成員,或任何關心此事的人,都可以瀏覽其網站。他們亦可透過電話、電郵或短信聯絡。」

    社區如何預防強迫婚姻?

    識別強迫婚姻的徵兆,是預防、及早介入,以及獲取支援的關鍵。

    作為打擊人口販運行動的一部分,由澳洲聯邦警察(AFP)領導的「澳洲反對兒童剝削中心」(ACCCE),呼籲學校社群對兒童可能被迫結婚的徵兆保持警覺,因為強迫婚姻是澳洲最常見的人口販運罪行。

    在一份媒體聲明中,澳洲聯邦警察負責「人口剝削」部門的指揮官施耐德(Helen Schneider),概述了一些常見的強迫婚姻徵兆,有助於識別可能受影響的人士。
    Syrian Refugees' Young Brides
    在某些文化中,包辦婚姻十分常見,但它與強迫婚姻的關鍵分別在於「是否自願同意」。 Credit: Lynsey Addario/Getty Images

    強迫婚姻有哪些常見徵兆?

    • 家庭有長兄長姊過早輟學、過早結婚,或曾表達過對早婚的擔憂;
    • 在家內外均受到家庭或社群成員的高度控制,包括遭受監視;總是有人陪同;對財務幾乎或完全沒有自主權;在生活決定、教育和事業選擇上幾乎或完全沒有控制權;
    • 通訊被監控或受到限制;
    • 對即將到來的家庭假期或海外旅行表示擔憂;
    • 表現出內心矛盾或擔心,害怕如果不履行一段已安排的婚姻或訂婚,會帶來後果;
    • 擔心如果未能符合家庭或社群期望,會遭受身體或心理上的暴力。
    阿薩菲里強調,沒有人應該被迫或被脅迫結婚。她呼籲身處這種處境的年輕女性尋求幫助,並善用澳洲可提供的資源。

    她說:「在任何文化、宗教、信仰或社會裡,強迫或脅迫任何人結婚都是不對的,永遠都不對。最美好、最令人滿足的婚姻關係,是在雙方充分知情和自願的情況下產生的,雙方能夠以獨立與知情決定的方式走進婚姻。」

    如果你本人或你認識的人受到家庭及家暴影響,可以致電 1800RESPECT:1800 737 732,或傳送短信至 0458 737 732,或瀏覽 1800RESPECT.org.au。若屬緊急情況,請立即致電 000。

    由「拒絕暴力」(No to Violence)運作的男性轉介服務(The Men’s Referral Service),亦可致電 1300 766 491 聯絡。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